夏洛克於是凶相畢露,手執鋼刀,對安東尼奧說:“來!準備!”鮑西婭一聲“且慢”,形勢頓時突變。她又采取以下幾個步驟,使夏洛克一敗塗地。第一,她指出借約上隻寫明割一磅肉,“沒有允許取他的一滴血”,“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按照威尼斯法律,夏洛克的土地財產,“就要全部充公”。葛萊西安諾於是就用夏洛克讚美法官的話,“公平正直的法官”,向鮑西婭歡呼。第二,夏洛克懷疑法律是否有這樣的規定,鮑西婭要他“自己去查查明白”。她並且強調夏洛克既然要求“公道”,現在就給他公道。葛萊西安諾第二次歡呼“博學多才的法官”。第三,夏洛克見勢不妙,要求還他三倍的債款。鮑西婭宣布夏洛克除“照約處罰”外,“不能接受其他的賠償”。葛萊西安諾第三次歌頌法官的“公平正直”和“博學多才”。第四,鮑西婭催夏洛克割肉,非但不準流血,而且“不得超過或是不足一磅的重量”,否則就要“抵命”,“財產全部充公”。葛萊西安諾第四次歡呼。第五,夏洛克再退一步,要求還他本錢,鮑西婭說他“已經當堂拒絕”,因此隻能“履行原約”。葛萊西安諾第五次讚美法官。第六,夏洛克無計可施,最後要求撤回起訴。他劇中的情節總是有足夠的理由在後麵的,在情節的安排上他顯示了卓越的比例感和節奏感。
他善於創造人物:他的人物總是比當時別的劇作家筆下的人物更全麵、更深刻。他善於竊取我們的心,使我們同情他著力刻畫的主要人物。幾百年來,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考狄利婭、苔絲狄蒙娜、鮑西婭、朱麗葉、羅瑟琳……吸引了曆代無數的觀眾和讀者。他在描寫性格方麵不簡單化:高利貸者夏洛克有其殘忍、凶惡的主要一麵,也有其作為猶太人受侮辱受迫害的次要一麵。他不是一下子就將人物的性格全盤端出,他讓他們隨著劇情的發展,在同別的人物的接觸與往來裏泄露他們自己,豐滿他們的形象。這種接觸和往來就是人物之間的社會關係,他總是力圖在這種關係裏注入重大的思想內容,於是我們看見一個年輕的人文主義者同一整個險詐的朝廷對立,一個正直、勇敢、誠摯的英雄同一群馬基雅維裏型的冒險家對立,一個代表新興的資本主義勢力的進出口商人同一個體現中世紀剝削製度的高利貸者對立……這一係列的對立就是一係列意義重大的衝突,在衝突和衝突的解決裏人物顯示他們性格的更多方麵,給予觀眾以新的震撼和新的了解。十九世紀英國批評家幾乎完全集中注意力在莎士比亞的人物性格上,這是過偏了,但這也因為莎士比亞的人物性格確有可以深挖、值得深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