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事件與故事的分野:海登·懷特曆史詩學之根基(2)(1 / 3)

皮爾斯說:“一個概念的重要意義是在於:它的真,能夠對某人產生具體的差別,這兩個陳述就不過是說法上的不同;如果一個陳述,其真其假都是一樣而不產生實際的差別,這一陳述也就沒有真實的意義。”【98】因此,“實用主義的意義不過是:真理必須具有實際的效果。”【99】相對於側重對自然實在做出把握的“外在真理觀”,實用真理觀在人文視野的範圍內存在。實用真理論與人的情感生活密切相連,具有實證真理論所欠缺的價值論維度。所以,尼采才提出:“即使我們的真理衝動也是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100】俄羅斯思想家別爾嘉耶夫更明確地指出:“真理的認識不是製造理性概念,而首先是進行評價。”【101】席勒將實用主義稱為“人本主義”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實證主義曆史觀強調對“事件”進行精確分析、確證,也是實證論真理觀的一種。海登·懷特主張事件不同於事實,並且對“事實”進行多重解釋,以達到真正把握曆史的精髓。毋庸置疑,海登·懷特的曆史詩學屬於實用真理論。為了達到曆史解釋的有效性,海登·懷特運用三種策略:情節化解釋、形式論證式解釋、意識形態蘊涵。這三個層麵的解釋分別展示了海登·懷特視野裏的“曆史之美”、“曆史之真”和“曆史之善”。由此看來,海登·懷特受到了康德“真”、“善”、“美”心智三分法的影響。同時,海登·懷特的三重解釋策略,也讓我們想起尼采的話:“準確地說,事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隻是解釋。”【102】

總之,海登·懷特關於“事件/故事、事件/事實”的區分意味著存在兩種真理觀(實證主義真理觀和實用主義真理觀)、兩種認識論(能動反映論和發生認識論)、兩種存在(實體性存在與實在性存在)、實在性存在的兩種形態(概念之“有”和理念之“無”)和兩種“實在”形態(“客體實在”的知識與“主體實在”的智慧)。同時,“事件/故事、事件/事實”的區分也表明諸如意識與精神、反映與反應、發現與發明等語詞的近義之“形”隱藏著不同的思想之“實”。另外,海登·懷特關於“事件/故事、事件/事實”的不同還表明了我們身處三個世界之中,這三個世界分別為自然物質為材料的“現實世界”、一般的符號為依托的“文化世界”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拓出的“精神世界”,【103】即物質世界、經驗世界和超驗世界。自柏拉圖的“理念說”以來,有識之士一直在關注、思考物質世界、經驗世界之外的那個超驗的精神世界。而人們對精神世界的思考皆立足於經驗/理念(柏拉圖)、形式/質料(亞裏士多德)、身/心(尼采)、物自體/外在世界(康德)、存在/存在者(海德格爾)、解釋/理解(伽達默爾)等二維的思考方法。這也不足為奇,因為,思想巨人們的真知灼見總是誕生於“形而下”與“形而上”的“二維”辯證思考中。

在尋求真理時應該盡量避免個人的主觀偏見,這樣才能獲得客觀準確的真理。在上述斷言的基礎上,人們普遍接受“真實世界沒有不可還原的主觀因素”的斷言。這兩個斷言似乎存在著一種因果關係,而且經常被人們混淆使用。不過,美國心靈與語言哲學教授約翰·R.賽爾指出,不能將這兩個斷言混淆,我們之所以混淆這兩個斷言,是因為混淆了主客二分法的知識論意義和本體論意義。【104】也就是說,主客二分法不僅具有認識論意義,還具有本體論意義。本體論層麵的主客二分“標識了經驗實在的不同範疇”(意識不同於自我意識、意識到不同於意向性、現象不同於現象的陳述等等)。因此,“走向曆史詩學”意味著走向一種本體意義上“二維張力”的詩學。

注釋:

【1】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

【2】海登·懷特:《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曆史想像》,陳新譯,譯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7頁。

【3】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43.

【4】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1.

【5】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1.

【6】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1.

【7】徐岱:《美學新概念──21世紀的人文思考》,學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4頁。

【8】徐岱:《美學新概念──21世紀的人文思考》,學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頁。

【9】徐岱:《美學新概念──21世紀的人文思考》,學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頁。

【10】徐岱:《美學新概念──21世紀的人文思考》,學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4頁。

【11】徐岱:《美學新概念──21世紀的人文思考》,學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6頁。

【12】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1.

【13】海登·懷特:《後現代曆史敘事學》,陳永國、張萬娟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譯者前言,第3頁。

【14】Gerard Genette."Boundaries of Narrative",New Literary History,Vol.8,No.1,1978,pp.8-9.

【15】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5.

【16】海登·懷特認為敘事、敘述這幾個詞源自拉丁詞gnārus,該詞意思是了解、熟悉、內行的、熟練的等,敘事、敘述還源自拉丁詞narrō,該詞意思是陳述、講述等。這同一個詞根產生了希臘詞γνριμοV,該詞的意思是可知的、已知的等。(參見海登·懷特:《形式的內容:敘事話語與曆史再現》,董立河譯,文津出版社2005年版,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