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神奇建築(2 / 3)

遙想明清時期之婺源徽商①,通有無,行四方,省吃又儉用,經營終有成,且婺源文風鼎盛,科舉高中者甚眾。官商攜巨資,衣錦還鄉,造府邸,建祠堂,一時集全國名工巧匠,現南北建築精華。村落與天然山水互為點綴,畫清新雋逸之美感,寫淡雅明快之愜意;房屋布局常為三開間,鬥式木構架,嚴謹又富有文化;善於結合自然環境,空間和諧巧趣,雕飾題材廣泛。風火山牆,青瓦坡頂。脊吻、簷椽、鬥拱、梁枋、雀替、柱頭、柱礎、門楣、隔扇、窗檑,無不考究巧著雕飾;淺雕、深雕、透雕、圓雕,圖案紋樣繁複巧妙。民居石雕、木雕、磚雕,用材考究,做工精美,造型典雅,刀功細膩,工藝精湛,風格疏朗高雅,樣式纖巧精致,飽含勞動人民的智慧,乃千年不朽的藝術傑作。裏手行家譽為“藝術殿堂”,國外遊客稱為“曆史再現”。

古村落,多風格:官邸宅第,看沱川、理坑;名臣良將儒生府邸,相江灣、曉起。儒商,見延村、思溪;風水,察西衝、李坑。“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婺源古村落,看的是曆史文化,讀的是古代建築,悟的是中華文明。“村外又村千戶蔭,樹間生樹四時春”,婺源不僅有古村落,還有新農村;無論是老民房,還是新樓房,皆為徽派風格建築到底,與自然融為一體,深具美學價值。民居、宅第、祠堂、書院、廟宇、望樓、牌坊、戲台、涼亭、花園、別墅,完美;族譜、繪畫、書法、雕刻、匾額、雕塑、民俗,深奧。融風水學、環境學、安居學、美學於一體,渾然天成;“最美鄉村、夢裏老家”稱謂,名不虛傳!

古建築傳世之寶,古村落勝似古董,喜盈門門庭若市,賽黃金身價倍增。自然保護區,全國示範縣,影視拍攝地,旅遊新體驗……“老家很遠,在很遠的山窪窪;老家很美,是很美的山水畫;老家很老,有最早的世外桃源;老家很新,是最後的香格裏拉……”一首《老家》,別樣紅火,唱出了婺源古村落的底蘊。

注釋

①徽商:舊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團的總稱。又稱“新安商人”,俗稱“徽幫”。徽商萌生於東晉,成長於唐宋,盛於明,衰於清末。徽商,指的是明清時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後安徽省江南地區徽州府轄地經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團,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州府之外的鬆散的安徽各地區商人個體,一般稱之為“皖商”,與徽商對應。

十都大屋賦

饒信福地文脈長,廣豐十都樹大屋。巍巍大屋歲月稠,王家大院大顯赫。古老民宅,贛省最大,清代建築,飽經滄桑;遺產保護,刻不容緩。

十都大屋,輝煌的見證。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紙商王直賢①建十都大屋。商人重利輕別離,隻留府邸耀祖宗。十都大屋,氣勢磅礴,雕梁畫棟,飛簷鬥拱,典雅別致,巧奪天工。因王直賢深受晉商影響,其大屋既為典型贛東北民居建築式樣,又富有山西王家大屋之風格。南北交融,工藝精湛。規模宏大,結構獨特。花格門窗,處處雕飾。青石門楣,雕琢精美,雙龍戲珠,氣勢恢弘。房間百間,天井三十六個,水井兩眼,魚池四口,青石圓門三座,占地四十多畝,一派富麗堂皇氣象。麗日之際,春風蕩漾,尋訪大屋,心曠神怡。

十都大屋,文化的寶庫。走進十都,景色宜人,青山環村而落,碧水穿村而過。左右臨階繞巷,前後小院明窗。全村建築五百棟,古代建築占七成。一座座古建美宅,清一色的青磚灰瓦,別具一格。花堂門、古戲台、古街道別有洞天;沈氏宗祠、上祝家大廳別樣風采。各式建築,各具特色。石雕磚雕木雕,令人驚羨;花草蟲魚、人物故事、飛禽走獸、小橋流水、舟民彩輜,多姿多彩。仙鹿奔走於村間草地,小鳥棲身於綠樹草枝,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遠望繡閣雕萼,近看珠簾畫棟,凝聚工匠智慧,不愧江南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