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戲苑奇葩(2 / 3)

弋陽腔盛兮,母體之腔,獨領風騷。繁衍出變體,流傳有創新,徒歌、幫腔、滾調之演唱形式,粗獷、豪邁、激越、明快之藝術特點,善惡忠奸,演繹盡致。“豔說長安佳子弟,熏衣高唱弋陽腔”,腔聲不斷,傳揚不息。向北,入安徽成青陽腔、徽池雅調,進江蘇成四平腔,到北京成京腔;向西,入湘成長沙高腔,進川成清戲;到雲貴成納西樂①;向南,跨大庾嶺入粵成廣東高腔,衍生出龐大奇麗之高腔體係,影響著京、川、湘等多個劇種之形成發展。河北梆子、山西秦腔、四川川劇,贛東北戲派,弋陽腔支脈。南戲《鷓鴣天》、《皂羅袍》、《泣顏回》、《香羅帶》,北曲《新水令》、《端正好》、《朝天子》、《快活林》,雖為套曲,卻能入腔;南腔北調,皆能入戲。高台鑼鼓響,場下寂無聲,待到高腔起,全場已沸騰。生旦淨末醜,你方唱罷我登場;唱念做打白,招招到位,樣樣精彩。元末明初,戲台盡開;逢年過節,酬神賽會;弋陽班社,走南闖北;所到之處,磬音繞梁。鼓板嗩呐簫齊鳴,手眼身法步全上。劇目脫胎於目連戲文,素材來源於神話傳說,唱詞取自於曆史故事。戲中人物,或千嬌百媚,或鎮定威猛,或滑稽俏皮,扮相俊美,惟妙惟肖。“時人作事巧非常,歌聲改調弋陽腔,唱來唱去十分好,雖得昏迷姐愛郎。”本無宮調,亦罕節奏,民間特點,老少鹹宜。“江西弋陽土曲,句調長短,聲音高下,可以隨心入腔。”②從此,弋陽弟子遍天下,無人不識弋陽腔。

弋陽腔博兮,出口而成腔,入腔而成戲,曲活而眾和。“杜撰百端”的連台大戲,“錯用鄉語”的傳奇文本,士農工商,皆可詠唱。武術雜技、武打場麵之熾熱火暴,民歌俗諺、鄉間舞蹈之隨意靈活,全麵發展、嚴密分工之角色行當,滾演形式、改調歌唱之獨具一格,開放特性和嬗變規律之自成體係,冕旒加身,歎為觀止;“梨園紛集,演戲月餘”。一人唱,眾人和,從天南到地北,始南宋至明清,久唱不衰,愈演愈盛。道光年間,弋陽高腔轉衰,弋陽班社散夥,而聲腔未息,流於民間。弋陽高腔,閱盡滄桑,經風沐雨,歲月嬗遞,雖有興衰,始終不絕。

弋陽腔亢兮,唱古腔新韻,讚和諧新風,注火熱激情。改革開放,複興高腔母體;勵精圖治,振興高腔藝術。製訂複興方案,啟動保護工程③,設立搶救基金。歌饒信風情,頌雄奇三清;唱天然秀色,吟嬌柔信水;詠科學發展,奏和諧家園。今日政府,統籌兼顧,秉傳文蘊,大興高腔,成立弋陽腔博物館,開辦弋陽腔戲曲班,組建弋陽腔演出團,進行弋陽腔大會演,建立弋陽腔創作所。始終是大鑼大鼓,始終是貼近百姓,始終是擊節叫好!過年看大戲,喜慶開戲台,農閑演高腔。饒信天籟,高唱弋陽腔。立足民間,麵向大眾,域之瑰寶,國之精粹,無與匹儔!

懷往事而越千秋,興高腔而矚戲運。上承先賢藝德,遙領戲韻;下開新曲風騷,續寫華章。枯木逢春,恰逢藝術大發展;花團錦簇,適值文化大繁榮。餘一介戲迷,甚以為是:海有容乃大,腔久唱則醇;悠悠弋陽腔,百姓大舞台。值和諧盛世,興弋陽高腔,我輩之責也!

欹歟美哉!弋陽腔、饒河調、信河調,字正腔圓;婺源徽劇、饒北儺舞、鄱湖漁鼓,爭奇鬥豔。標誌性文化,“饒信風”特色,區域軟實力,助推硬實力。開腔放歌,豪情激越;起舞跳弓,祈福小康。

注釋

①取自《南詞引正》所記。

②引自明代小說家淩濛初的《譚曲雜劄》。

③2004年,弋陽腔被文化部列入“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

弋陽腔古戲台賦

弋陽高腔,玫瑰鏗鏘;抑揚頓挫,五百年唱遍黃河長江。聲激越,唱盡人間苦辣辛酸;腔高亢,餘音弋陽古戲台繞梁。弋陽古戲台,鄉民來搭建,紮根鄉野,流傳百年,演繹悲歡。一部戲曲文化史,一道梨園風景線。

戲台小天地,人間大舞台。一招一式,無非人間百態;衣著扮相,體現世態炎涼。甩袖蹁躚,如清風起舞;掩麵甩頭,道痛人心腸。幾個台步,走完千萬裏程;三聲棒喝,嚇退千軍萬馬。唱念做打,顯一身真功夫;嬉笑怒罵,道人間不平事。台上高歌,一唱眾和;台下呼應,熱情幫腔;鼓樂齊奏,絲竹悠揚。人間真善美,盡情演繹;世間假惡醜,無情鞭撻。人情隨之牽動,人心因之激動,鄉民而知榮辱。待曲終人散,夜幕深沉,星光點點,古戲台才會顯得如此空曠。數百年熱鬧忽然沉寂,古藤繞台,落葉積階;數世紀風霜雨雪洗禮,文化燦爛,古韻悠長。

昔日古戲台,盡演舊文章。不是才子佳人,就是帝王將相。弋陽古戲台,年年唱高腔;生旦淨末醜,俱演眾生相;看似溫柔敦厚,卻又慷慨激昂。一百種明代劇目,耳熟能詳;四百套原始曲牌,隨口哼唱。男女老少皆戲迷,人人戲情高漲。一村演戲,幾村空巷。老少相攜,男女鹹集。穿一身衣服鮮亮,扮一個容光煥發。看戲無意在看人,看人好像在看戲。目隨演員遊走,心隨劇情跳動。一聲喝彩,台上台下熱情高漲;眉目傳情,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弋陽古戲台,俗中亦見雅。戲台或大或小,總是地方色彩濃鬱,建築風格別樣。台麵有一定之規,兩側也派有用場。屏風隔板橫斷前後,上下場門出將入相。屋脊插劍戟刀槍,梁枋刻人物鳥獸。戲文故事畫在壁上,人物忠奸明白能辨。一年裏忙中偷閑,自娛自樂,自拉自唱,戲台上吹拉彈唱;鄉村人古道熱腸,鄰裏糾紛,家長裏短,古戲台上是非明斷;娶嫁生喪,年節祭祀,念天地祖先,感時光流逝,立道德誓言。高高的古戲台,悠揚的弋陽腔,儼然一村民心靈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