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泉賦
天下名泉,不可勝數;婺源廉泉,熠熠生輝。朱熹筆書,後世流芳。清廉之源,為政之本;清泉長流,香遠益清。
一泓泉眼,自古有之,本無名於世,然宋紹興二十年,朱熹初回故裏,見東門橋下一口井,清澈澄碧,嚐之甘醇可口,欣然書曰“廉泉”。廉泉由此而得名。
竹有節,蘭有馨,廉泉之水最甘甜,飲水思源天地間,上饒代代出忠賢。鉛山笪公“白菜碑”,弋陽清貧方誌敏。朱熹四處講儒學,婺源老家題“廉泉”,警示後人意味深長。“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鉛山縣令笪繼良所立白菜碑之碑文也。笪公在任上,立碑刻上大白菜,親題碑文,明其心誌,常以自勵;縣令六年,為政清廉,體恤百姓,令人欽佩。一代偉人方誌敏,牢獄之中著《清貧》。被捕搜身,身無分文,一隻懷表,一支水筆,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共產黨員,主政一方,可以沒有珠光寶氣;人民公仆,不能沒有冰清玉潔。當年方誌敏,經手之款項,總在數百萬,然元寶為革命籌集,分厘用之於革命。廉泉遺跡,清貧遺著,一古一今,激濁揚清,譜寫正氣。
廉泉清波潤心田,廉潔之風拂人間。萬年老人何子策,一生執教助貧學。清清白白常自勵,以儉立身正氣存。一日三餐,粗茶淡飯,八十高齡,助教為樂,一輩子堅持。飲“廉泉”之水,當思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恒念一絲一縷物力維艱;“廉泉”為證,貧不墜青雲之誌,饑不受嗟來之食,渴不飲盜泉之水。縱有良田萬頃,一日不過三餐;哪怕廣廈千間,夜寢不過六尺。戰爭年代,毛澤東吃糙米飯;聖地延安,領袖們穿補丁衫。記者斯諾,深入探訪,一語道破天機,共產黨人集“東方魔力”,中共領導人聚“興國之光”。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廉泉”為鏡,居安思危,清操為勵。清貧如水心坦然,持廉守正天地寬,勤政愛民傳佳話,立黨為公譜新篇。
千古光陰屈指彈,廉泉依舊水潺潺。流連廉泉,心明眼亮。盛世尤記“兩個務必”,落實《廉政準則》①,砥礪意誌,永葆名節,方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民。心裝廉泉,澆灌正氣。廉泉清韻,廉風和暢。大道直行,痛快也哉!
注釋
①《廉政準則》:是在1997年3月中共中央頒布實施的《廉政準則(試行)》基礎上,總結實踐經驗、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重新修訂的準則。新頒布的《廉政準則》體現了繼承與創新、治標與治本、原則性與可操作性的有機統一,是反腐倡廉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黨內法規。八個“禁止”,將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行為規範進一步明確。其後的“五十二個不準”則更加細化。八個“禁止”,就是《廉政準則》的“雷區”,領導幹部不得逾越。《廉政準則》設置了“雷區”,就把領導幹部的守紀與違紀行為規劃得涇渭分明。作為一部規範黨員領導幹部從政行為的重要基礎性黨內法規,認真學習、深刻理解和切實遵守《廉政準則》,對於保證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形成用製度規範從政行為、按製度辦事、靠製度管人的有效機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於加強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工作和幹部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管黨治黨水平和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白菜碑賦
“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鉛山縣令笪繼良①所立白菜碑之碑文也。笪公在任六年,為官清廉,體恤下情,立碑刻大白菜一棵,又親題碑文,明其心誌。時人感其德,立“笪公祠”,且供碑於祠內。後又有好德者,將碑嵌於“報本坊”牌樓牆壁中,供人瞻仰。見碑猶見笪公為官之德政,餘夜不能寐,感而賦之。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氏②名言,千古流芳。然笪公之白菜碑文“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立於贛東北,與之遙呼應,相媲美。
帝王將相,魚肉百姓。想笪公區區一縣令,敢立如此白菜碑,猶置其身於炎炎火烤;敢誇如此豪言,不啻引天下之目光聚焦其身。笪公江湖行走,如履薄冰,旦夕禍福加身,傾巢之危卵矣!此智者之不為,笪公為之,難能可貴也!足見笪公胸襟之坦蕩,膽識之過人,言行之一致,誠可謂青史一良吏也。古有立言、立功、立德三立之說。人有一立,善莫大焉。餘觀之,笪公三立兼有,美矣!其言碑刻,後世敬仰,其一立也;政有德聲,史有賢名,其二立也;放其言而果其行,惠澤時民,功於後世,其三立也。
今日社會,地覆天翻。然民貴君輕,焉有變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理明也。為民執政,正當情為民所係,權為民所用,急百姓之急,想百姓之想。古有良臣,愛民如子;笪公豪氣,立碑示廉,勇氣可嘉,偉丈夫也!吾輩堂正之共產黨人,無產階級之先鋒隊,何不能為!吾輩正當負起時代之使命,鼓起科學發展之風帆,揚起清正廉潔之大旗,造福我炎黃,振興我中華。由此而觀碑,複有感懷:為人之道,寬容誠信,富者豪者,不可不閱不讀《菜根譚》③;為官之道,人民公仆,顯其貴者,務必鑒之從之白菜碑。謙謙君子笪繼良,一棵白菜,抒殷殷愛民之情;兩句格言,明先賢為政之心。前人碑銘,歌功頌德,德政後人敬仰;後人見碑,勵精圖治,執政當越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