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歸於塵土(1 / 2)

醫術之博大精深, 絕非朝夕可成。

李嫻去找林挽月商量的時候, 林挽月很猶豫, 她舍不得林白水, 但她必須承認李嫻說言非虛, 如今她已經不能護得林白水一世周全, 精通醫理至少可以讓林白水在宮廷生活中平安。

於是, 八歲的林白水踏上了去藥王穀求醫的旅程。

這一學,便是十年。

在那裏,她也遇到了被幽琴收養, 年僅三歲的邵飄萍,完成了“萍水相逢”的命運邂逅。

貴為公主的林白水第一次照顧一個娃娃,給她洗澡, 換尿片, 教她用筷子。

由最初的不情願,到後來慢慢的變成一種習慣, 最後滿懷期待, 見證著邵飄萍一點點長大。

在醫術一途, 林白水的天賦極高, 甚至要超過洛伊當年, 即便林白水接觸醫理的時間要晚於洛伊許多, 但入穀不過三載,林白水已經可以達到當年洛伊八歲的水平,穀外名醫皆自歎弗如, 就連幽琴都要苦笑著羨慕林白水的天賦異稟。

從那日起, 幽琴把邵飄萍交給了林白水,幽琴相信,林白水是比她更加出色的師父。

邵飄萍第一次行針的時候,十二歲的林白水醫術已有大成,自願做了邵飄萍的針灸人偶,結果被邵飄萍紮到半邊身子三日沒有知覺。

在林白水的床邊,邵飄萍哭的一塌糊塗,就連幽琴也嗔怪道:“白水,你太縱容萍兒了。”

而林白水隻是笑笑,待幽琴走後,林白水用僅能動的一隻手輕輕拍了拍邵飄萍的頭,柔聲安慰道:“小萍兒乖,不哭。”

林白水並不知道的是:這一幕深深的烙印在邵飄萍的心底,一生一世。

在林白水十八歲應召回宮那天,年僅十三歲,從未出過藥王穀的邵飄萍偷偷背了藥箱,偷了她娘親幽琴的盤纏,也離開了藥王穀。

《離國通年紀》記載,忠武侯林飛星有一女白水,於天元二年特封公主,天元六年出京遊學,天元十六年乃歸。

同年,帝賜婚於平東將軍項經義之子項賀甲,適逢東海寇亂,項賀甲於大婚當日率軍東征,三年乃還。

然公主因憂思成疾,於天元十九年,項將軍歸京前夕沉屙不治,回天乏術。

帝大慟,忠武侯一脈至此絕。

相傳,藥王穀的第七代藥王有兩位絕色弟子,醫術卓絕遠在藥王之上……

天元二十七年·坤澤宮內

宮婢跪了一地,聖母皇太後,湘王,淮王之生母,病重。

可湘王淮王卻無一人回京。

太後躺在床上,手中握著一方雪白的玉佩,上麵刻著小小的“卿”字。

三十多年前,有一遊方異人得一方完玉,適逢母後皇太後李傾城攜太子,長公主到護國寺靜養,異人求見,獻上完玉易千金。

李傾城命能工巧匠將完玉製成三塊玉佩,一塊刻“珠”,一塊刻“嫻”,分別賜給太子與長公主。

母後皇太後李傾城,烈帝元後,李氏之嫡女,大將軍王李沐之親妹,帝紸,大長公主李嫻之生母,小字:卿兒。

……

天元二十七年,聖母皇太後薨逝。

按照離國的禮法,卑不動尊,烈帝已與元後李傾城合葬帝陵,烈帝繼後隻能葬於妃陵,然帝紸不知何故,不顧朝臣反對,毅然決然將烈帝繼後,聖母皇太後葬於帝陵。

同年,湘王起兵謀反,淮王相應。

帝拜項賀甲為討賊大元帥,曆時兩年,終平叛亂。

湘王李環被誅,淮王李珮自盡。

大軍班師回朝當日,離國百姓張燈結彩,唯有李紸一人,罷朝三日,一個人行走在禁宮之中。

李紸站在禦門之上,看著前麵空蕩蕩的禦道,他想起了自己還是太子的時候,烈帝每年的十二月都會在這裏禦門聽政。

李紸看向了幾個熟悉的位置,皇長子齊王李瑱的,楚王李玹的,雍王李玔的,湘王李環的……

如今,烈帝一脈,隻剩下了他自己。

風吹過,信長信長的宮道上,傳出嗚咽之音,李紸負手而立,任陰冷的風打透他的身體,吹的他朝冠珠串嘩嘩作響。

天元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林挽月歡歡喜喜的在嬋娟村擺了宴席,今日是她的五十大壽。

來的人很多,有林白水和邵飄萍,還有她們二人共同收的一位“弟子”,餘閑和小十一,以及她們倆的義女;青言與子夫婦,這幾年子的身體不是很好,不過他依舊拄著拐杖,在青言和孫兒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