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完美安排的,有社會關係的活體實踐樣本的處理方法:經過我實驗後的活體實驗樣本,完全毀屍滅跡,進入野獸的肚子,也給活體實驗樣本的親人,有了完美的死因,完全在他們的社會認知範圍內。
就像如果我用隱身術,在村莊的街道上,直接把一個小男孩戳爆掉,那在村民們看來,就是一個小男孩,走在街道上,突然就這麼爆掉了,這就會形成一個奇怪傳說,在村民與後代之間流傳,使我暴露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而現在在這個狀況,村民之間流傳的話語,隻會是,不要讓小孩子去那片樹林,因為那片樹林裏,有吃小孩的野獸,這就完全沒有任何一點與我有關的信息流傳。
現在,我已經離開了那片,完全照我的劇本演出,嚎啕大哭的森林,走上了去斯群鎮的路途。
其實我給那五個小孩找一個完美的死因,也有點不想影響到那小女孩的意思。
就像如果我在昨天,他們被小女孩的爺爺趕走後,就直接一個一個的幹掉他們,那不管之後的死因安排的多完美,隻要去分析這五個死者的共同處,和共同有仇怨的人,就會直指小女孩。
在這個不需要證據就能隨意殺人的社會下,有了這個懷疑,無疑會使小女孩家過得更加淒慘。
雖然這個小女孩家,會不會過得更淒慘完全與我無關,但在我有空,也有能力的情況下,把我殺的人,和小女孩撇清關係還是可以的。
我原本用這種釣魚的方法,引導這五個小男孩來到樹林,就是想讓我這出劇本更加完美。
因為小男孩們,如果是有目的地的玩耍的話,就不會被引導到這片樹林中。
就像如果,小男孩們有目的的玩耍了幾天後,在開始無目的的玩耍時,才被我引導到這片森林,做好實驗後,被野獸吃掉。這樣的話,就比現在更合理一點了。
當然了,隻是我現在閑的無聊,時間多得很的情況下,才作出的選擇。
如果我的時間緊迫,又必須殺了那五個小男孩的情況下,我才不會管會不會影響到小女孩,直接開殺。
因為在我看來,我的目的是殺人,而我殺了人後又影響到別人,那是種間接的關係。
對於這種間接關係所引發的後果,對他人來說,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我都不會有後悔內疚的情緒,從而引發出心結。
就像我因為時間緊迫直接殺了那五個小男孩,使小女孩被村民們懷疑,要當成魔女來燒死,我隻會覺得那是那個小女孩自己倒黴,完全不會後悔內疚,引發出心結,而對於不會引發出我心結的事情,也就是說不會影響到我生活質量的事情,我一向是處於無所謂的態度。
當然了,如果確定那小女孩是好人的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即便是現在,我把這五個小男孩安排了完美的死因,也基本撇清了與小女孩的關係,但小女孩家,在村莊中,原本就處於,被村民們當做發泄負麵情緒的受氣包。
那五家人全部死了一個小孩,即便小孩的死因與那個小女孩完全無關,但也有可能為了發泄負麵情緒,使小女孩家過得更加淒慘,當然嘍,也有可能到五家人去尋野獸為自家的小孩報仇,然後全部葬送在野獸口中,小女孩家少了五家村民的欺負,比過去過得好了一點。
這就隻是小女孩家自己的不幸或者是幸運,我完全處於無所謂的態度,因為這種間接關係完全不會引發我的心結。
我的心結隻和直接關係有關,和間接關係完全無關,就像我不小心救了個壞人,就要把那個壞人幹掉,不然我就會後悔內疚引發心結,而因為那個壞人死掉,引發的一係列後果,影響到一些人的生活,就像我殺掉了那五個小男孩後,他們親人有可能會悲傷憂鬱,影響到小女孩的生活之類的,這種間接關係,不管他們影響後的生活是好是壞,都不會引發我的心結,對我而言,那隻能算他們幸運或者倒黴了。
我找到了我的心結,合理安排解決了這個心結,就能保持我歡樂的心情生活下去。
當然了,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所以世界上人們的心結,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同的地方,有的人的心結在直接和間接上都有關係,有的人在直接上沒有關係在間接上有關係等等,他們都要仔細的找到他們獨特的心結,小心謹慎地解決心結,才在生活中保持歡樂的心態。
如果有人在還沒找到心結的時候,就已經在內心中打了一個大大的死結,那他以後的生活,隻能在後悔和內疚中苦逼的過下去了!
慶幸的是,我在心結尋找和解決的路上,已經走在了大多數人的前麵。
現在我就懷著歡樂的心情,去解決我下一個活體實驗樣本的目標,斯群鎮的領主拉塔男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