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平定逆賊 第三百一十八章 意見不一(1 / 2)

聖人清醒之後, 經奉禦們悉心診斷, 確定龍體並無大礙, 隻需休養一段時日便可徹底恢複過來。聞訊後, 宗室與群臣們頓時安心不少。聖人安然無恙便已經足夠了, 至於朝廷政務, 暫時交給幾位丞相亦不會有大礙。所謂丞相, 就應該有能力在這種時刻頂住朝廷內外的風風雨雨才是。

然而,接踵而至的卻是聖人堅持要“禦駕親征”的消息。據說吳國公秦安苦口婆心地勸了一次又一次,杜皇後與長寧公主亦是苦苦相勸, 聖人卻堅持己見毫不動搖。甚至連簡國公許業都在即將點兵出征之際入宮,也未能勸服聖人。因陸陸續續覲見勸諫的臣子時時刻刻來往紫宸殿之故,即使杜皇後要求封住消息, 相關的流言仍然不可避免地漸漸傳開了。

荊王最近正忙著讓李仁修改征討逆賊的檄文以及提供各種“人神共憤”的證據, 待聽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晚了。不過, 他依然放下手頭所有事, 趕緊來到紫宸殿覲見:“陛下尚未病愈, 豈可在龍體欠安之時, 貿然禦駕親征?”

坐在一旁的李泰本想跟著隨意附和一兩句, 冷不防察覺這位叔父使過來的眼色, 頓時微微一凜,正色接道:“荊王叔父說得是。聖人,休養身體最為緊要, 其他一切都可暫時往後放。就算戰場上瞬息萬變不等人, 也可先讓東路行軍大總管先行出發——”

“朕並非輕忽身體。”聖人沉吟片刻,掃了掃圍在旁邊的親人們。

荊王與吳國公秦安,一位叔父,一位舅父,都是他倚重的長輩;兄長李泰固然不足以依靠,但也有不可靠的好處,更何況他還有兩個識大體的兒子;姊姊臨川長公主與駙馬周子務也沒甚麼能力,可也不會惹事;妹妹清河長公主與駙馬秦慎不必說,深得他的信賴。

在這些人麵前,他幾乎沒有甚麼顧慮,可將自己的想法盡數道出:“逆賊如今氣勢正盛,朔州淪陷後,接下來他們的目標或許便是太原府。太原府是咱們家的龍興之地,無論如何都須得守住。此時朕禦駕親征,壯我軍威,最為合適。此外,一同作亂者還有突厥與鐵勒部落。朕若不往親征,其他部落也極有可能蠢蠢欲動,輕視我大唐的天子。”

“當年阿爺帶病往靈州,接受諸族朝賀,被奉為天可汗。而今朕若是待在長安,不出半步,豈不是墮了阿爺天可汗的名頭?便隻是為了盡孝,也該走這一遭,於太原府或者靈州再召見諸族,穩定北疆的局勢!”

“……”秦安與荊王對視一眼,似是已有些動搖。他們隻顧著勸服聖人莫動此念,險些忘了,這位陛下亦是理智之人,絕不會輕易被怒氣所左右。而且,他之所言也有道理。無論如何,在這種時候,大唐聲威絕不能有任何損傷,否則那些昔日稱臣的蠻族立即就會乘勢生事,擾得戰火四起。

李泰卻依然搖首道:“就算如此,也不必強撐著病體禦駕親征。待到首戰告捷的時候,聖人身子骨也養好了些,再去太原府鼓舞人心也不遲。”

“那時就晚了。”說罷,聖人不再理會他,繼續道,“東路由朕來統領,阿史那真啜表兄作為副總管隨行——千裏跟著去,專門負責調度糧草以及護衛朕,你們或許也能更加放心些。為了養病考慮,朕可走得慢些,讓阿史那真啜急行軍先往戰場。不過,禦駕親征的旨意,卻必須即刻宣布,不得耽誤了戰事。”

“聖人……”杜皇後待要再言,聖人朝著她搖了搖首:“梓童,朕心意已決。安心罷,朕不會上戰場,不過是待在太原府中而已,必定不會有危險。”

長寧公主抱著永安公主,沉默著望向李徽。然而,此時李徽也無法再多說甚麼。畢竟,連李泰與杜皇後都已經失敗了,而他所說的,無非也是為了聖人的安全考慮罷了。李欣則看向李瑋——他新得的差使看起來是受了重用,但同時也承擔了極大的壓力。若有萬一,恐怕萬死難辭其咎。

“宣中書舍人,擬旨。”在一片默然中,聖人道。

不多時,中書令帶著幾位中書舍人前來覲見。聽聖人說完旨意之後,立即肅然跪地叩首,表示堅決不同意禦駕親征。為此,他還以懷疑的目光投向荊王與吳國公秦安,仿佛暗指他們別有用心。而門下省的侍中也聞訊而至,帶著一群戰鬥力極高的給事中,洋洋灑灑地說了數千言,堅決反對禦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