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平定逆賊 第三百三十四章 救駕之功(1 / 2)

“王舍人!!”

“王舍人小心!”

這一刻, 鴻臚寺官員們已然忘了之前對這位年輕官員的各種腹誹, 幾乎是本能地大喊起來。甚至還有人覺得無比愧疚, 為何自己方才後退的時候, 沒有將王舍人也一並拉著往後多退幾步。就算大唐官員們無不禮樂射禦書數樣樣精通, 但區區一位沒有任何武器的文官, 又如何能抵擋得住十來個魁梧大漢的襲擊?!

正當他們以為即將目睹鮮血橫流的場景時——

王舍人幹脆利落地空手奪白刃, 將閃著寒光的匕首搶了過來,反手便劃斷了對方手腕的筋脈。在一片血流與慘嚎聲中,他順手就抓起第一個撲向他的大漢掄了一圈, 而後狠狠地砸了出去。一個照麵,圍在他身邊的大漢們便紛紛倒地,後頭好幾個大漢措不及防, 也都被砸倒在地, 等待他們的隻有千牛衛的橫刀。

也有幾人及時避了過去,舉著匕首齊齊地刺過來, 王舍人一個扭身, 踢腿橫掃, 而後輕盈地借力躍起來, 按住正滿麵驚慌意欲逃跑的托帖族長的腦袋, 生生地將他按倒, 臉都印進了泥土之中。

“……”仿佛隻是眨眼之間,眾人尚未完全反應過來,一場襲擊便已然結束。

千牛衛們悄悄地打量著這位年輕的文官, 心中無不有些可惜。這般好的身手竟然不選擇行伍, 居然不能光明正大地上戰場搏殺,實在是白白浪費了他的才能。而鴻臚寺官員們的神情則完全僵硬了。這一刻,他們竟忽然覺得,這位中書舍人無論做出什麼事來,都不會令人覺得意外了。

“將刺客都押下去,嚴刑拷打,讓他們將同黨都招供出來!”唯有李瑋的神色如舊。畢竟,堂兄李欣因家中人都不理解他對王子獻的警惕之心,早已將此子的凶殘與他形容了許多次。製服刺客當然算不得甚麼,這群從未經曆過血腥的文官與千牛衛恐怕無法想象,年約十三四歲的王舍人曾經十步殺一人,漫步屍山血海中的場景罷。

“刺客?!他們想借著覲見,直接刺殺朕?”議政殿內,聖人擰緊眉,“朕身邊隨時有數十千牛衛守護,進入議政殿時也不能夾帶任何兵器,他們打算如何刺殺朕?又是受何人指使?謀劃這種必敗的刺殺又有何益?!”

“聖人,他們的謀劃也許不在於覲見之時,而是在夜裏。若不是臣認出了他們的身份,恐怕他們便會如其他族長那般,在行宮中留宿。”王子獻道,“臣以為,行宮外應當還藏著一群賊子。也許他們正等著深夜時那幾個細作暗中行動,打開行宮大門,再衝進來行刺聖人。為禦駕安危考慮,還請聖人立即移駕太原府。”

“明知行宮外有逆賊窺伺,你居然還敢勸聖人移駕?”兵部左侍郎怒斥道,“豈不是欲陷聖人於險境之中?!真是其心可誅啊,王舍人!!”

王子獻尚未來得及解釋,聖人便問道:“王愛卿是不是認為,行宮外那群賊子人數眾多,僅僅憑著千牛衛與行宮守衛,這座行宮恐怕守不住?此去太原府,若是乘快馬隻需一兩個時辰。隻要能趕在逆賊反應過來之前抵達太原府,則朕可安全無虞。”

“聖人英明。”王子獻接道,“行宮中的將士與千牛衛攏共合計約有兩千人。然賊子可能有一萬人——加之背叛的突厥鐵勒數族,則增至一萬又兩千人,且幾乎都是身經百戰的精兵。行宮的宮牆雖然堅固,但畢竟比不過太原府州城的城牆;行宮將士雖然有誓死保衛聖人的決心,但畢竟從來不曾鏖戰過……”

簡而言之,想靠著一群從未見過血的新兵守住行宮,實在太過艱難。倒不如孤注一擲,險中一搏。“提早移駕,逆賊反應不及,聖人安然抵達太原府,方能安穩軍心。否則,一旦聖人受困於行宮,太原府外戰場形勢必將改變。阿史那真啜將軍必定會以援救聖人為要,索性暫時放棄戰場。如此,朔州、雲州或將麵臨腹背受敵的險境。”

陳述完利害關係後,他立即跪地行禮:“請陛下早做決斷!!”

這一瞬,聖人眼前仿佛浮現出了戰火延綿千裏的場景。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此時已經容不得猶豫;同時,他也比任何人都明白,若有萬一,不僅僅是北疆戰場,或許長安也將陷入亂局。於是,他定了定神,沉聲道:“依愛卿所言。千裏何在?”

“大王正在派人查探行宮周邊的敵情,以及審問逆賊。”王子獻答道。

“叔父!”這時候,李瑋匆匆而至,“請叔父立即禦馬移駕。方才千牛衛悄悄出行宮細查,發現幾處隱蔽之地的守衛都已經不見蹤影,山林之中應該藏有不少逆賊。方才,侄兒施以重刑審問了那個鐵勒族長,他已經招供,賊首正是河間——逆賊李諶。他逃出朔州後,攏共剩下一萬餘兵馬,悄悄繞過了太原府的戰場,前來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