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平定逆賊 第三百三十四章 救駕之功(2 / 2)

河間郡王初時隻是想收攏那些收受了他的糧草與金銀財寶的突厥鐵勒諸部,以備逃往靺鞨或者高句麗時作震懾之用。不料,從朔州之東遠遠繞回來後,行至半途卻聽聞他們已經去行宮覲見了皇帝。於是,他一怒之下,遂率領自己所有的兵馬前來,誓要借此機會斬殺皇帝。當然,他也並沒有放過當初那些口口聲聲定然會追隨他的幾位族長,脅迫他們先來行宮作為內應。

“此前的軍報說逆賊李諶已經投奔了靺鞨人,看來不過是他使的聲東擊西之計。而今,又想使圍魏救趙之計?”聖人披上裘衣,按著腰間的橫刀,臉上看不出任何喜怒,“朕絕不會相信,如他這等心思深沉之人,會因憤怒與憎恨前來攻打行宮,欲對朕不利。他也該明白,就算這座行宮隻能守三日、五日,太原府的十萬援軍也必然會趕過來。那時候,他便不得不逃,自始至終也不過是白白耗費自己的兵力罷了。”

“陛下之意,逆賊此舉是為了與靺鞨、高句麗內外呼應?將陷在太原府戰場上的人馬都調度出來,一舉占據主動?”刹那間,王子獻與李瑋幾乎能推演出之後的戰場局勢——軍心大亂且不提,腹背受敵的雲州戰場一旦戰敗,幽州、平州的失陷或許也不過是遲早之事。此後的戰亂,便極有可能席卷整個河北道。

“朕必須安全地抵達太原府,坐鎮後方。”聖人又道,“然而,逆賊李諶乃多疑之輩。若是行宮數千兵士簇擁著朕而出,他豈能毫無懷疑,輕易放過這一行人?”

王子獻略作思索,答道:“臣有一計。”

他的反應竟如此之快,令群臣不由得側目而視,而聖人微微頷首:“說罷。”

夜色將臨,約百餘突厥勇士簇擁著幾位貴族離開了行宮。宮外的逆賊遠遠望去,看得並不真切。但突厥人的笑鬧聲足以讓他們分辨出這些人的身份。行宮的大門在突厥人身後緩緩關閉,守衛的兵士依舊執陌刀而立——有些生得格外瘦弱的,立得久了還有些搖搖晃晃。這也無可厚非,他們雖是行宮衛士,卻是從附近折衝府抽調而來,幾個月前都不過是些平民百姓罷了,身上毫無悍氣。

即使是宮牆之上來回巡視的千牛衛,看似穿著上好的鎧甲,拿著鋒利的橫刀,也並不比普通的行宮衛士好上多少。沒有任何征戰的經驗,便意味著他們很難通過觀察,發覺行宮外的變化,更別提隱藏在山林中的敵人了。畢竟,他們也不過是些京中勳貴子弟罷了,早年鬥雞走馬,後來靠著父祖蔭蔽才得了這樣的好差事。

行宮的燈火逐一亮了起來,夜風中隱約似乎傳來山珍海味的誘人香氣,以及羯鼓鏗鏘的鼓點。也許那位陛下正在宴請前來覲見的族長們,也許借著盛宴,眾人正歡聲笑語,暢想著戰勝之後該如何慶祝等等。

他們不可能知道,行宮之外的山林裏正藏著一群狡猾的餓狼,用滿含貪婪的目光注視著這座精致的宮殿。他們更不可能知道,今日夜裏,這座行宮即將被點燃,而行宮中的皇帝也即將成為他們的俘虜,在史書中留下千古難忘的屈辱記載。

也許,今夜,便是改換天下的開始。

當然,逆賊們也並未注意到,那群笑鬧的突厥人縱馬離開山林之後,便漸漸沉默下來。馬上的騎士們無不一臉凝重之色,唯有馬鞭與嘶鳴聲時不時響起,伴隨著夜風嗚咽之聲,帶著他們趕往太原府州城。

行至半途的時候,他們遇上了逆賊派來的追兵,約有三五百之眾。箭雨飛落間,王子獻抽出橫刀擋在聖人周圍,朝著旁邊的李瑋微微頷首,便又撥馬轉身攻了上去。緊緊隨在他身後的,便是恩耳古、尉遲兄弟以及數位突厥勇士等等。其餘假扮突厥人的千牛衛則緊緊護著聖人,快馬加鞭繼續趕路。

聖人略有些擔憂地回首望了一眼:“千裏,致遠不過是一介文臣……”

“叔父盡管放心。”李瑋道,“待到我們抵達太原府州城,他或許便會帶著一堆賊首回來邀功了。”

“……”盡管聖人對此表示懷疑,但也知道如今別無他策,隻得心中歎息一聲,繼續前行。當然,他並不知道,就在他們身後,一群興致勃勃而來的逆賊,正目瞪口呆地望著眼前不足二十人的凶殘對手——

他們終於見識到了,傳聞中那位天可汗使節的可怕。最終,這三五百追兵攏共也不過逃回了幾十人。當他們驚魂未定地向河間郡王李諶稟報的時候,他終於想起了上元那兩日曾經遭受過的追殺。

彼時他並不知那人究竟是誰,如今終於知曉他的身份了。當時將他驅趕得猶如喪家之犬,終日惶惶難安,他便恨不得能食其肉寢其皮!此仇非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