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悔不當初(3 / 3)

何應欽為了討好大總統,給大總統獻計,說是可以國軍自己攻打開封和濮陽,不用李正部隊了。要是用李正部隊,還得多花銀子。從打河南開始,到現在,已經快兩月了,一天一百萬?這得花多少錢?

大總統此時也是心痛銀子,他也認為把日軍已經趕到了死胡同,不日即可拿下開封和濮陽,統一河南。

於是,大總統以赤色軍團人困馬乏、傷亡過重,繼續修整和補充兵力為由,令赤色軍團停戰修整。

大總統的目的昭然若揭。

最高首長氣壞了,把茶缸子都摔憋了。

八路上下也是義憤填膺,大罵大總統無恥。

不過,有一點大總統沒有撒謊,那就是,赤色軍團卻是傷亡不清,畢竟衝鋒在前,傷亡在所難免,但是和鬼子的傷亡比起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令所有人以外的是,一向脾氣暴躁的熊孩子,卻是跟什麼事情也沒發生似的,真的就聽從了大總統的命令,回歸晉城。

李正走之前,和大總統做了一筆交易,除了拿回屬於自己部隊的大把大把的傭金以外,還提出用國軍在山西境內的呂梁換取河南的新鄉。

此時,被鬼子和國軍拋棄的新鄉,毒氣早已解除,已經被李正占有。

大總統為了李正的這提議,還特意召開了最高級別軍事會議,商討此事。大總統有些後悔放棄了新鄉,此刻他對熊孩子真是發自內心的佩服和喜愛。熊孩子太有才了!!

最後,還是何應欽提出,可以交換,理由有二:一是如果新鄉納入國軍統治區,再攻下開封和濮陽之後,整個河南就是國軍的了,否則,讓李正盤踞新鄉,必然就像身體裏安裝了一個定時炸彈,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理由之二是即使把呂梁給了八路,那麼山西還有抑製陝西與山西的咽喉要道的運城和三門峽。而呂梁在李正部隊占了臨汾之後,就已經陷入了八路的包圍之中,前有太原,後有延安,都是八路的地盤,李正想要,輕而易舉。

”換“是有利益的!

大總統對於何應欽的提議深以為然,同意交換。

其實,對於八路來說,國軍讓出呂梁,無異於拔除了一個眼中釘。山西徹底與延安接壤,融會貫通,利益極大。

此交易可謂是皆大歡喜。

然而,令大總統和何應欽沒想到的是,由於鬼子壓縮了戰線,兵力集中於一點,使得開封和濮陽固若金湯,國軍幾次攻打均告失敗,還損兵折將。

大總統悔不當初,早知道就讓李正部隊來啃這硬骨頭了。

大總統恨死何應欽了。

何應欽傻眼了。

就在此時,國軍派出的太平洋遠征軍有出了問題,被困緬甸,既將全軍覆沒。

大總統急的差點吐血。那可是二十幾萬的國軍精銳啊?這要是在國內,那得占領多少城市啊?救!必須得救!

可是,經過幾次會議之後,大總統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信賴的嫡係,全部都是酒囊飯袋,阿諛奉承、摟財爭權有一套,打仗?統統草包一個!

就連狐狸似的何應欽也是沒了主意。

不過,何應欽向黨中央推薦了一個人----李正!

大總統眼前一亮,越過最高首長,直接給李正致電,請他拿主意。

李正接到電報之後,心裏也是一驚,這多人被困緬甸?看來不是表麵上的那麼簡單啊?背後肯定有貓膩。當然,不是大總統和李正玩貓膩,而是英國人在和國軍玩貓膩。

李正立即請示最高首長,將此事通報。

李正可以出主意,甚至可以出兵,但前提是,這麼大個事必須要最高首長授權!

最高首長看到電報也是大驚,他沒有怪大總統越過他直接和李正打交道,畢竟戰事緊急,可以理解。

最高首長連會議都沒開,立即電告李正,同意李正處理此事。同時,提醒李正,若是要出兵遠征,必須經過他的同意,才能答應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