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白送一策(2 / 3)

日軍進攻土瓦、耶城。

兩城英軍略作抵抗之後,就從海上撤退至仰光。

隨後,日軍主力兵兩路,越過泰緬邊境,攻擊毛淡棉。

毛淡棉守軍是英軍和印軍,兩軍在給日軍一定的打擊後,卻為了防止被圍,最終放棄毛淡棉,而退至巴安及比林一線。

英印軍隊的兩個趕來增援部隊還不知道想要解救的對象已經逃逸。結果,遭到日軍伏擊,英印軍隊不得不丟下一地屍體向錫唐河撤退。卻不料日軍一部已經設伏錫唐河。

兩軍激戰,英印部隊敗北。

錫唐河上有一座大橋,兩隻英印部隊跑過橋之後,為了不被日軍追上,居然將橋梁炸毀。

此舉致使還在境內的大批英印軍隊因不敵日軍,又無路可退,隻能舉手投降。

錫唐河一戰慘敗後,英軍已經氣餒,而馬尼拉陷落,新加坡投降,瓜哇海戰複滅......壞消息一個接一個,英軍哪裏還有勇氣作戰?此時的英軍其實已經準備棄緬保印了。為了保證自己逃跑順利,韋維爾急著要求國軍入緬了,但他不向中方軍隊提供充足的車輛和燃油,卻調集車輛器材和工兵搶修通往印度的道路。

國軍正式入緬。

當國軍向仰光進軍之時,英國派亞曆山大赴緬接替了英緬軍總司令胡敦的職務。

亞曆山大何許人也?就是那個指揮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著名的逃跑將軍。這種時候他來幹嘛?傻子都能看出來。

可是國軍卻不知道,反為來了個“名將”而高興!

可惜,這個名將剛到仰光,日軍打到了仰光。

很明顯,有組識逃跑經驗的亞曆山大是帶著使命來的。

其實在亞曆山大剛來到仰光之前,英印美軍的逃跑就已經開始了。

如此重大的撤退行動,卻未能引起國軍的警惕。

要說這個亞曆山大可是名聲在外,以逃跑成名。

早在之前,英法聯合實施固守利斯河的計劃,代號“發動機行動”。

而在戰役關鍵時刻,亞曆山大認為此戰必敗,便偷偷地帶著英軍逃跑了。

而盟軍法國人才知道數天前英國人就已經開始悄悄逃跑了!

為此,兩個法國師全部送命。不但如此,二千多門火炮,七萬多輛汽車和四萬多名法軍士兵都成了德軍的俘虜!

這次英國人不過是故計重演,隻是做的更可惡。他們早就準備逃跑卻再玩一把隱瞞“盟軍”的把戲,當他們邁開雙腳逃離戰場,卻讓數萬國軍闖進了死亡陷阱!可笑的是,國軍被人家賣了,還幫著人家數錢呢?

當國軍知道上當後,為時已晚,想跑都跑不了了。

大總統接到遠征軍的求援急電,當場發飆,差點把總統府掀翻了。

大總統極為惱怒,立即下令進緬國軍放棄仰光,尋地堅守,等待援軍。

大總統的這個決定本來是正確的,放棄仰光,保存實力,另謀出路。既然被人玩了,自己還去堅守仰光,傻子才會那麼幹。

根據戰局變化做出相應對策,這種能力對任何一個軍事家和政治家都是必備的修養。

大總統還是有些見地的。

何應欽此來,不但帶來了遠征軍的消息,還帶來了太平洋戰線的軍事地圖。

李正也是很焦急,怎麼說也是自己國家的軍隊,想打想殺,那是內部的事情,容不得老外欺負。

打開軍事地圖,李正認真分析起來。

最後,李正告訴何應欽遠征軍撤退路線,從仰光進入泰國,再進入越南,然後進入中原的西雙版納泰族自治區。雖然路途遠點,但是,可保存實力,安全回國。若果國軍想在泰國抗擊日軍也不是不可以,畢竟泰國和中原一直關係不錯,不會坑國軍,幫助泰國打擊日軍也是情理之中的。

何應欽大喜。立即電告大總統。

大總統也很高興,看看人家熊孩子,連逃跑都說的這麼名正言順,對!就說英印緬三國不遵守盟約,逃逸,國軍傷心至極,決定放棄支援緬甸,決定出兵援助泰國,幫助泰國打擊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