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沈陽兵工廠還在抓緊生產這種小甲殼蟲。李正之所以遲遲不打東北的黑龍江,除了忌憚鬼子的毒氣細菌以外,另一個原因,就是等生產出足夠數量小甲殼蟲坦克。
據李正所知,後期,黑龍江的鬼子搞來了大量的坦克要進軍南方。隻是不知道,自己拿下遼吉兩省,會不會改變這一現狀。
因為鬼子的坦克噪音大,甲殼蟲坦克的微小聲音就被掩蓋,再加上甲殼蟲坦克身上有偽裝,所以,並沒有引起鬼子的注意。當一輛輛遙控甲殼蟲鑽進鬼子坦克肚皮底下時,鬼子仍然沒有發現,危險的來臨。甲殼蟲的上麵還李正安裝了磁鐵,牢牢吸附在鬼子的坦克上。
每一輛甲殼蟲坦克都有一名操作手和一名負責觀察的紅色尖兵。當甲殼蟲就位後,觀察手一聲令下,操作手就按下了遙控器。
瞬間,陣地前沿爆炸聲聲,鬼子坦克一輛接一輛地被炸翻在地。
沒有李正想象的那種把鬼子坦克炸得支離破碎的效果,但是,鬼子坦克也無法工作了,底部和履帶都被炸爛了。裏麵的人也被炸死了。
直到此時,鬼子們也不知道,自己的坦克怎麼就爆炸了呢?
鬼子們以為是壓上了地雷,後麵的坦克開始停滯不前,等待工兵排雷。可是,即使停了下來,依然改變不了被炸的命運。
鬼子的坦克團的坦克幾乎全部交代在這裏,隻有幾輛坦克瘋狂倒退,才逃脫厄運。
鬼子的坦克師大敗而逃,李正所部隨後掩殺追擊,殺敵無數。
李正仰天狂笑,太過癮了,玩具炸坦克,物美價廉,收益巨大!
少帥瞠目結舌!一切都超出了他的想象和認知。
少帥有些恐懼敬畏地看著李正,此刻,他竟然有些懼怕李正。
少帥知道,照此下去,用不了多久,和那就是八路的了。
其實,甲殼蟲坦克隻是李正的玩具而已,李正不單單研製了甲殼蟲坦克車,還有一樣單兵反坦克武器,正在老兵工廠緊張研製,那就是反坦克槍。說是反坦克槍還不準確,應該是比反坦克槍更先進的bazooka !
bazooka是一種基於高爆反裝甲彈藥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廣泛被美國海陸空三軍使用,是2戰中的經典武器之一。
因為長的酷似美國喜劇演員Bob Burns使用的同名樂器而得名bazooka,現也被廣泛做為單兵火箭發射器的代名詞。
Bazooka屬於單兵反坦克武器。經過李正的改良,可以穿透150 mm厚的裝甲板。Bazooka可以被分解為兩部分以便於攜帶。射程可達913.4856米。彈頭是M28A2高爆彈 - 9磅,也可以是T127E3 /M30白磷彈 - 8.96磅。白磷彈眾所周知,白磷彈是手榴彈、炮彈、炸彈的一種,利用了白磷在空氣中自燃的性質。利用白磷本身毒性的化學武器也曾被研製。 起初白磷彈曾被當作燃燒彈使用,但後來由於其給交戰國士兵造成的巨大身體及心理創傷而逐漸被各國棄用,轉而作為目標指示彈及煙霧彈使用。
曆史上,bazooka的出現要聯係到兩個不同的武器技術:無後坐力火箭武器rocket-powered weapon以及定向爆破彈頭shaped-charge warhead-一種可以將爆炸能量集中到一點的彈頭
火箭武器最早來源於火箭專家羅伯特·h·戈達德的設想,基於自己對噴氣火箭的研究,羅伯特·h·戈達德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功製造出適用於軍事用途的筒狀火箭武器,並於1918年10月6日裝備美軍駐馬裏蘭島的通訊兵。不過戰爭在他裝備的5天之後就結束了,火箭武器沒能得到自己第一次的展示機會。不久,隨著他被掉離崗位,該裝備進一步的改進和研究也隨之停止了。
定向爆破彈頭最早要追蹤至1880年美國物理學家查爾斯·愛德華·門羅的研究實驗.1930年瑞士籍美國人Henry Mohaupt將其發揚光大,並為美國國防部,成功研發出單兵投擲定向爆炸武器M10,他可以穿透60mm的裝甲版,是當時最好的同類武器。
不過M10超過1.6公斤的重量使得他難以被投擲或者用於槍榴彈,唯一的使用方法是人工安置到坦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