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抗美援朝(1 / 3)

當福萊斯特航空母艦帶領著十幾艘軍艦駛離佐世保軍港時,李正知道,朝鮮戰爭爆發了。

李正心裏升起一股難掩的焦急,隻是,他,無能為力。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開始南進,進攻南朝鮮,打算統一朝鮮。

朝鮮戰爭爆發!

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幹涉。

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

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國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台灣海峽巡邏,老美怕華夏軍隊會在此時趁機渡海進攻台灣。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行動議案,授權組成聯合國軍隊幫助韓國。

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法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盧森堡、南非與韓國國軍均歸駐日的美軍遠東軍指揮。麥克阿瑟上將為美軍遠東軍司令。

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朝戰役,公然幹涉朝鮮內戰。

當日,各國抗朝軍隊的入侵。

在蘇聯代表因抗議聯合國拒絕接納華夏國為聯合國新成員國後,自1950年1月起,蘇聯就不再參加聯合國會議。在蘇聯在一次缺席聯合國會議的情況下,多國聯合決議以13對1(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美國的提案,要求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韓國以“必要的援助”。

1950年6月28日,華夏國一號首長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同日,周書記代表華夏政府發表聲明,強烈遣責美國的霸權主義,譴責美國介入朝鮮內戰以及幹涉亞洲事務的卑劣行徑。周書記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類,尤其是東方備受壓迫的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製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6日,周書記根據時勢發展,再次發表聲明,指出聯合國安理會1950年6月27日關於朝鮮問題的決議為非法,華夏人民堅決反對。

1950年7月10日,華夏人民反對美國霸權主義運動委員會在華夏首都宣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開始播及全國,形成第一個高潮。

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根據一號首長的提議,於1950年7月13日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抽調第13兵團及其他部隊共25.5萬餘人,組成東北邊防軍。後又調第9、第19兵團作為二線部隊,分別集結於靠近津浦、隴海兩鐵路線的機動地區。

1950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後退。

1950年9月30日,周書記再次發表公開講話,警告美國:“華夏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國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但是美軍遠東司令官麥克阿瑟,認定華夏國不敢出兵與美國對抗,於是,美國不顧華夏國政府的多次警告,於1950年10月1日,美軍越過“三八線”(北緯38°線)進入朝鮮境內,實施侵略。

1950年10月19日,美軍占領平壤,並迅速擴張,企圖迅速占領整個朝鮮。

美軍公然聲稱:“在曆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此言行已經暴露了美國覬覦中原的野心。

於此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華夏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

在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就請求華夏國出兵援助。

華夏國根據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華夏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

1950年10月19日,華夏人民誌願軍開赴朝鮮參戰。

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打響了入朝後的第一仗,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