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校長的職業化(3 / 3)

2.改革人事製度

校長職業化實施的關鍵是人事製度的改革,可以主要從以下三方麵進行人事製度改革。

①提高任職資格標準

目前,國內對中小學校長的資格並沒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一些製度政策也沒有相應進行更新,仍然停留在十多年前的要求上,例如對中小學校長的學曆要求隻限於不低於中師水平和不低於大專。要保障校長職業化的實行必須提高校長的“進門門檻”,在入口處嚴格把好第一關。諸如要求小學校長要具有學士學位,中學校長則要具有碩士或以上學位,還要要求中小學校長必須具備教師資格證書,並且同時具有5年以上教學經驗。另外,還要對校長的管理能力、政治素養、人文情懷方麵加以嚴格要求,全方位提高校長的素質。

②完善校長聘任製度

以前的委任製校長聘任製度采取的是上級行政部門組織人事部門按計劃向學校委派的形式,由於缺乏彈性和靈活性,令很多學校不滿。目前,不少地區已開始采用聘任製形式招聘校長,這種招聘製度克服了委任製存在的許多缺點,體現了公開、平等、擇優等特點。依據這一聘任方式,學校可以從自身需求出發,通過教育市場來招聘到合適的校長。同時,學校也應該明確以下幾點:懂得對教育人才市場的充分利用,招聘時注意應對校長的資格嚴格審核;保證公正合理的定額選拔;認真討論後確定人員,由本校的實際情況確定聘期並製定聘任合同。這就意味著,要想選到合適的校長,每一步聘任工作都要規範、嚴格地進行,而且要有相關的政策製度予以保護,但由於目前聘任製的校長人事製度仍處於初始階段,各方麵配套工作也還沒有落實,因此需要盡快完善。

③重視校長激勵製度

激勵機製的有效進行對校長職業化的穩定實施具有直接影響。對於中小學校長的激勵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麵進行。

職級晉升激勵。校長屬於高級知識分子,因此他們最直接也最看中的目標就是對職權和社會地位的追求。職級晉升便是提高校長的社會地位、增強職權的有效方式。目前,一些發達地區實行職級製,就是把校長的工作業績與專業級別聯係起來,對原有校長職位與行政級別掛鉤的人事製度進行改進,更好地激勵了校長。

經濟利益激勵。這是一種比較現實的激勵方式,是校長工作的物質保障。以往的校長工資標準並不規範,隻在教師工資基礎上增加一部分職務費的薪資,使校長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因此,應當建立健全職業校長激勵製度。其中涵蓋校長的崗位工資、補充性消費(職務消費補貼、帶薪休假製度等)、福利補貼(保險、退休福利、住房福利)等。

學校文化激勵。除了以上兩類直接激勵方式外,學校文化的激勵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校長來到一個教職工價值觀積極向上的,組織氛圍團結和諧的學校,那麼身處其中的校長也必定會不遺餘力地發揮自身作用,與教師並肩前進,積極的學校文化起到了激勵的作用。但如果情況相反,就有可能使校長的積極性受到挫敗,進而產生對學校破罐子破摔的消極心態。

3.構建合理的校長約束機製

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製是規範校長權力、敦促校長聘任製有效運行的基本條件。就學校內部管理體製來講,合理的校長約束機製主要涵蓋以下三個方麵的內容。

①學校章程的約束

校長應該而且必須和學校其他教職員工一樣,嚴格地履行黨和國家製定的各項教育方針政策,服從於校內的各項規章製度。校長在章程的約束下照章辦事,活動範圍不得超出章程的規定,更不能任憑自己的意誌對章程隨意更改。

②合同約束

伴隨校長聘任製的日益完善,校長受聘時必須與學校簽訂責任狀,責任狀中應規定校長在任期內的具體權力與責任、工作目標以及獎懲措施等內容,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據此定期對校長進行考核,考察校長的工作業績,並施以適當的獎勵或懲罰手段。

③機構約束

完善學校最高決策機構,以避免校長對學校權力的壟斷。對此,西方國家采取的措施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在美國,大部分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董事會,其職責主要是:製定學校的大政方針,審議學校的重大工作事件,決定學校校長人選以及支配學校財務等。校長則是董事會的成員之一,執行董事會的決議是其主要職責。對於我國而言,當務之急是要貫徹落實校務委員會的最高權力職能,用集體決策形式來取代校長的個人集權。

4.加強宣傳,利用社會輿論監督

一方麵應加大宣傳力度,使校長職業化得到全社會的認同和支持;另一方麵,校長也必須受到一定監督,除了校長管理製度中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內部黨組織、工會以及教職工的監督外,還應該加強社會的監督力量,來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並得到家長和社會的關心和支持,進而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穩定,使學校教學工作成績顯著,教學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