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茶藝比拚分為三輪,為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
這第一輪鬥茶品,一鬥湯色,二鬥水痕。
這茶藝為佳者,茶湯色澤純白;而茶藝不佳者的茶湯多為青白、灰白和黃白。
這茶湯的好與壞,考驗的正是煮茶者對火候是否掌握。
至於水痕,則是以出現早為負,出現晚為勝。
鬥茶令如行酒令,考得是文采和反應。行茶令所舉故事及吟詩作賦,必須與茶有關。
第三輪的茶百戲,則是鬥茶宴中最讓人期待的一輪比賽。
參與者將茶注入茶杯中幻化成各種景象,令人大開眼界。
就連一向孤傲的房先生也一展身手,他茶湯所幻化的景象竟然是萬裏山河,那千山萬水,連綿不絕,氣勢磅礴,讓人目瞪口呆,連連驚呼。
其他人都甘拜下風,一人還開玩笑道:“還好先生隻是評委,如若不然,我等都沒有勝算的可能了。”
這話雖然有捧房先生的嫌疑,卻說出在場大多數人的心思。
房先生身穿一身青色儒衫,瘦瘦高高的,蓄著短髯。此時的他心情似乎很好,並沒有傳聞中那麼不好相處。
他爽朗地笑道:“我不過是比你們走多了些地方,看的景色也多了點罷了。”
一帶著方巾的書生卻是受教地道:“先生雖說的簡單,學生卻聽出了一個道理。這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胸中自有丘壑。”
“嗯,沒錯,葉兄說得極有道理。”其他人紛紛附和。
房先生卻隻是微微一笑,無奈地搖搖頭,不多做解釋。
這些人要是知道一個十三歲的小姑娘的茶藝比他這個老頭子還要厲害,恐怕就不會這麼說了。
想到幾天前顧寧先是拿新茶來誘惑他,最後又用茶藝險勝他一局,房先生就十分感慨,什麼時候這些小家夥,一個個都那麼厲害了。
茶藝比拚分為三天,這三天內,隻要茶藝被評為佳的人都可以上二樓喝茶。
二樓不僅比一樓布置地更加雅致,就連侍者也是美貌的婢女。
隻見這些婢女都統一身穿著香妃色襦裙,琴棋書畫,各有擅長,氣質竟比得上大家閨秀。
這二樓的茶也是各種珍貴的名茶,喝起來沁人心脾,讓人心曠神怡。
三樓內的一個廂房內,昭兒透過窗戶看著下麵熱鬧卻不吵鬧的場景,簡直是對自家姑娘佩服地五體投地。
她轉過屏風,看向正在悠閑地喝著茶的顧寧,佩服地道:“姑娘,您怎麼想到這些巧妙的方法的?姑娘,您的腦袋好聰明啊!”
今日顧寧的幾個大丫鬟都跟來了,她們聽到昭兒這麼問,也是十分好奇地看向顧寧。
顧寧莞爾一笑,搖頭道:“這些可不是我想出來的,我也是跟一個妙女子學的。”
“妙女子?她是哪裏人?”白芷忍不住問道。
“蘇州人氏,可惜她已經不幸身亡了。”
說到這裏,顧寧感到可惜的同時,也是十分疑惑。
她可知道這個妙女子生於一個姓陳的商戶之家,本來是個懦弱可憐的庶女,落水被救之後,性情大變,經商天賦變得十分出眾,後來將陳家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