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溝通形成團隊合力(1 / 3)

人們常說,最優秀的公司領導,不是一個隻知道出現問題才去解決的“醫生”,而是一個提前防範可能出現問題的“先知者”。因此,他必須有前瞻性的戰略眼光,能夠進行科學的戰略設計和決策,這一點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可是,我們發現,有很多企業的戰略都很先進,可最終還是失敗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於汝民:一般來說,這些企業是在執行力上出了問題。執行力不僅體現在可以有效地執行戰略,而且可以在過程中鞏固、優化戰略。像香港的TOM。COM,它原本是一家純互聯網的公司,可它的戰略在執行中被優化了,這才有了今天的生命力。所以,企業的成功永遠隻是階段性的成功,成功與失敗始終貫穿於企業的戰略與執行之中。戰略的錯誤可以導致公司的失敗,但戰略的正確卻不一定保證公司的成功。成功的企業一定是在戰略設計和戰略執行上都到位的企業。你說的這種情況確實有很多。三國時期,諸葛亮在初出茅廬之際,向劉備獻上著名的“隆中對”,成為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戰略規劃之一。遺憾的是,這個戰略最後並沒有成功。有研究者認為,這個戰略本身是對的,但是在執行中出了問題。先是用關羽守荊州,由於關羽沒有理解諸葛亮“聯吳抗曹”的策略,錯誤地與東吳為敵,造成荊州失守,“隆中對”戰略提出的“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規劃,從此失去二分之一。其後劉備急於為關羽、張飛複仇,輕率地舉兵伐吳,慘敗而回,使西蜀元氣大傷,從此失去了北伐中原的實力和機會。雖然諸葛亮改變戰略,六出岐山,也不過落得以攻代守,唯可自保而已。可見,戰略本身正確並不代表戰略意圖能夠實現,執行也是關鍵環節。由此看現在的企業,企業戰略在執行過程中往往都有哪些問題呢?

於汝民:很多企業的戰略做出來之後,往往有幾種命運:一是束之高閣,自己原來習慣做什麼還做什麼,戰略隻是一份要上交的作業。二是在局部嚐試去執行,可過程中必然遇到困難。這時,因為對執行的結果不滿意,就引起對戰略的懷疑,甚至輕易地改變戰略,於是戰略變成了“四不像”。要不然《執行》這本書也不會屢屢再版,這樣的企業戰略會不了了之。第三種結果是最差的,在執行過程中,由於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戰略製定過程中的很多假設和結果都不再適合,而企業沒有係統地檢討和反思,企業的美好戰略反而使自己陷入困難。現實生活中,很難有哪家企業在一次戰略製定後就一成不變的去實施並取得成功,倘若如此,企業的事就太簡單、太容易了。天津港在戰略執行過程中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嗎?

於汝民:實際上,天津港這些年一直在努力防止第三種情況的出現。2007年底,我們提前完成了戰略體係中規定的到2010年實現的大部分指標。這個時候,是繼續執行原來的戰略,還是製定新的戰略?我們采取的辦法是:仍然執行“建設世界一流大港”的戰略,但是,在實現這一戰略的過程中,我們把國際化作為它的補充。這樣一來,我們一方麵可以和原來的戰略進行有效銜接,而不是丟開“世界一流大港”的戰略;另一方麵,也可以根據世界形勢的變化、中國經濟發展的走勢,及時補充新的內涵。

所以,戰略能不能執行,要看這個企業的戰略是根據自身的特點來製定的,還是外界強加或做給別人看的。如果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製定的戰略,我們既要注意及時解決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又不能偏離這個戰略,要保持戰略的長期穩定性。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戰略一以貫之地執行下去,也就是保證戰略的連續性。否則,如果三、四年換一個新戰略,很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亂,造成企業發展方向的偏離,員工就會不知所措。老子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什麼是小鮮?小鮮就是小魚。他說治理大國就像熬小魚一樣,不能總翻騰。治理一個大型企業也是同理,不能在發展戰略這樣的大問題上總折騰。剛才你說的是第三種情況,也就是如果企業的戰略目標提前實現,或者外部環境出現了變化,如何補充新的內容,繼續執行。那麼還有第二種情況,也就是說在執行戰略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企業內部很容易動搖。這種問題你們肯定遇到過,怎麼解決?

於汝民:當然遇到過。比如說,我們要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大港”的目標,其中一個重要的戰略措施就是對外開放,包括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引進人才。在這些問題上,有時大家意見會不盡一致。有些人認為,好的項目不應該搞合資,都應該是我們自己幹。當遇到這種不一致的時候,堅持是必要的。

我很小的時候,看到過一個寓言。父子兩個趕著小毛驢趕集。在路上碰到一個人,說:“你們爺倆真傻,你們兩個在路上走,讓小毛驢自己走,你不如坐上去。”老頭於是就讓兒子坐在上麵。走著走著,又碰到一個人,這人對兒子說:“你這個孩子真不懂事,你坐在上麵,讓你爸爸牽著小毛驢,真不孝順!”兒子趕緊跳下來了,讓老子坐上去。後來,又過來一個人,對老頭說:“你這個爸爸怎麼當的,你騎驢,讓孩子在地上走!”結果,爺倆都坐到毛驢上去了。這時,又有人說:“你們這爺倆太不愛惜動物了,一個這麼小的毛驢,哪能承受住兩個人呢?”這下爺倆可不知道怎麼辦好了,於是,他們幹脆把小毛驢四個腿係住,抬著毛驢走。

這個寓言的意思是說,大家的意見要聽,但是,你要知道哪些東西是必須堅持的,哪些是應該聽取別人的意見。如果你連最起碼的主意都拿不準的話,就會無所適從。所以,領導者決策,既要有民主,也要有主見,這是執行戰略非常重要的方麵。

就像吸引利用外資、與國際上有實力的航運、物流、港口企業合資合作,它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港口的建設資金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與他們結成戰略聯盟,有效地開拓市場,同時通過合資合作,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推進天津港的國際化步伐。這是關乎天津港未來發展的重大問題。對此,我是堅定不移的,並下大力量加以推行。我們堅持的原則是先集中力量做成一件事,讓事實說話。這幾年的實踐也證明,當我們把正確的事情幹成了,思想也統一了,這對今後更好地形成共識奠定了基礎。可是,從某種程度上說,“民主決策”和“個人主見”是相互衝突的詞彙。因為在群體參與、民主決策的過程中,“個人主見”會受到衝擊和湮沒,一旦處理不好,就會陷入“泛民主”或“個人獨裁”的怪圈。你是如何把握這二者之間的關係呢?

於汝民:如果你想做的事情,連你自己都講不通道理,那你就別去做了。如果你認為某件事情應該這麼辦,而且理由很充分,那就勇敢地把道理講給別人聽。我認為溝通可以形成團隊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