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曾國藩一生恪守著傳統儒家所謂的“臣道”,重於做實事,不輕易參與“清議”的爭論中,所以在曆史的長河裏,他始終保留著一個沉默寡言的形象。這點,就是後代史家所美譽的“無言事功”,這也使得很多人知道他,也知道他的《曾國藩家書》,卻不清楚他真正為民族事業做過些什麼。這不奇怪,縱然曾國藩本人自己也說不清楚,他恪守著最古老的儒家訓誡,做的卻是曆史文化大轉型期最實在的事。而他本人的影響力不是“無言”所能遮蔽的,他對其後的曆史和曆史人物如李鴻章、梁啟超、章太炎、袁世凱、蔡鍔、蔣介石和毛澤東等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他所開創的洋務事業奠定了中國近現代工業化、現代化的基礎,他開創的文人帶兵方式影響了身後所有的軍事將領,他開創的“湘軍私屬武裝”為後來中國的軍閥混戰提供了辦軍割據的範本,他遺留的“天下有事、東南自保”訓誡直接架空了清廷腐朽的統治……更重要的是,他“重實幹、輕爭論”的建設方案,能夠跨越百年、直接構建並影響著我們現在現代化轉型的生活。所以,對於我們,曾國藩不僅僅是一個遺留了家書訓誡的死者,而是一個無所言卻無不在的智慧象征。不能認識這一點,也就無法理解曾國藩對於現代中國管理思想的重要意義所在了。

史學界中,梁啟超最早把曾國藩拔高到了極致,他說:“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吾以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猶壯年,則中國必由其手而獲救矣。”梁啟超對清廷的官員基本抱有否定態度的,卻獨獨推崇、肯定曾國藩,足可見他對其思想的認可。而毛澤東曾盛讚曾國藩是古人中“辦事”兼“傳教”的重要“厲害”人物,蔣介石把曾國藩當做老師和榜樣學習:“曾氏標榜道德,身體躬行,以為一世倡,其結果竟給變異風俗,挽回頹靡……而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達達人之道,蓋足為吾人之師資矣。”可見領袖級的管理者對於曾國藩其人其言其行的認識,也是非常精準的。

本書重點選取了曾國藩代表性的格言警句,采取日誌的形式對曾國藩重要的管理思想進行梳理和總結。力圖以精簡、短小的篇章,闡述曾國藩最核心的智慧。行文中盡可能地結合曾國藩的生平事跡、言行實錄、細節逸聞,讓讀者更形象、生動地把握一個真實可感的曾國藩和他的內心世界。與單純取用曾國藩“官道”、“處世絕學”、“謀略”等著作相比,本書意在呈現曾國藩的思想、智慧與啟發性。希冀在忠於曾國藩的思想靈魂實質的基礎上,引出對管理實踐的有效指導,希望能為企業界、政府機關、事業機構等任何社會組織中從事管理工作的讀者提供良好的參考。

因本書的特殊體例,我希望讀者不必拘於逐字逐句的整篇閱讀。而是能在心清意平之餘,將日誌隨手取閱,自由領會一日或者一周的篇章,與自己的言行相比照,體味中國古典精神固有的微言大義,有所一悟即有所一得。這樣子,你就會發現,這位賢哲的智慧能夠真正地在你內心發生作用,從而對你的行事有所裨益。我也是在研究曾國藩的過程中,慢慢發現他所說那種“倚天照海”感覺的:似乎這位亦師亦友的前輩,真的如陽光一樣,能把尚德從善的道理照射到你的內心深處,並改變你對自我和外界的看法。恐怕,這就是這位先賢最大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所在吧。

曾國藩是中國古典精神最後一位集大成者,也是言行合一的儒學實踐大師。他一生留下了約1500萬字的文字作品,其中格言警句、美文佳訓,俯拾皆是,選編那些為大家耳熟能詳的部分,必然遺漏掉其他更多珍貴的明珠。但文字層麵畢竟是表層,我們更需要做的,就是充分領略他言辭下所蘊含的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智慧。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曾為世界遺留了一部記錄自己執政心得體會的《沉思錄》,影響了包括國家總理在內的很大一批管理者。而這部凝結著東方大儒智慧的國學版《沉思錄》,值得跟隨在每一位從事或者有誌於管理工作的人身邊,或可成為自立、謀略、處世甚至是教子持家的良師益友。

本書的編著過程中,筆者幸獲知名管理學者邵雨先生、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金潔女士的大力襄助,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我的主攻方向為管理文化研究,並非專業的史學研究者,書中所述之史料難免有疏漏,還望讀者和方家不吝指正,可通過我郵箱[email protected]與我聯係。若有賜教,不勝感謝!

陶林

於海濱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