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狗三臉上,狗三隻是漠然的搖搖頭,實則這樣的欺辱比起往日來說已經算輕的了。“狗三,怎麼今天的飯這麼稀!是你偷吃了吧!”狗三隻得捂著火辣的右臉搖搖頭對著同樣下人打扮的兩人說:大寶哥,我可不敢。。。大寶冷哼一聲:“東家讓你放牛是抬舉你!我們的雜活你該幹還得幹!”“是是是。”狗三忙不迭的點頭哈腰。。。
狗三老家在柳河縣,父母皆是老實巴交的農人。狗三是家中唯一一個孩子,出生時父母沒錢請城中教書先生取個響亮的名字,恰逢家裏土狗生了兩隻狗仔,目不識丁的父母於是胡亂給這孩子取了個名字“狗三”。父母唯一的希望就是狗三能長快些壯些,有氣力多幹點農活保證一家人餓不死就好了。
可惜清苦平淡的生活隨著梁國與魏國之間的戰亂而支離破碎。父親被抓去當了炮灰,兩月過後收到朝廷給的十兩撫恤銀,母親去縣衙最終隻領回二兩銀錢,這還是衙役看她孤兒寡母可憐給她們剩的。母親顫抖著把銀錢放入懷中,叩首道謝,心裏痛苦且有一絲欣慰,二兩銀錢雖然不多,也夠母子倆一、兩年的口糧了,同村很多家甚至連男人死活的消息都不曾得到,撫恤銀更是想都別想!
誰知母親回家途中,錢還沒揣熱乎就被一夥賊人洗劫,母親悲憤交加回家後隻和狗三說了四個字“好好活著!”說完便投井隨夫而去了,狗三痛哭了一夜,第二天牽著家中唯一的財產:三隻土狗,送到村中鄧屠夫家,換得五個銅錢草草幫母親料理了後事。求生的意識支持著狗三活下去,他靠著一個破碗沿路乞討求食,也不知這樣半飽半饑的討食生活過了多少個日夜,也不知自己走了多久,沿途乞討一直走到了命運的第一個轉折點--登雲縣。
登雲縣由於身處內地,邊疆戰火對此處影響不大,相比戰火連綿的其它地方還算安穩平和。本地的大戶馮金橋心地善良每月都會施舍粥米一天,周邊窮人乞丐皆會到來。望著人山人海躁動的人群,狗三也急切的想分一杯羹。誰知狗三身材瘦小,擠了半天眼前一黑,也不知是餓的還是被擠的突然暈倒在地。馮大戶見到後叫來下人把他抬入府中,為此他謀得一個雜役下人的飯碗,每月兩個銅錢,每天一碗米飯加上府中少許東家們用膳過後剩下的雜羹冷菜。狗三興奮了好一段日子,終於擺脫了餓死的命運。
狗三的到來,讓府中其它下人很是不滿,本來下人們的飲食用度就很清苦,現在還要分出一部分給新來的狗三,內心怨氣自然不少。在主管麵前他們不敢說,不過私底下對狗三打罵侮辱便成了家常便飯。狗三逆來順受,一直忍受著所有身體和心理的痛苦,他明白就他這樣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在亂世中活著尚且不易哪又什麼資格埋怨世間對他的不公?
狗三幹了幾年苦力,府中放牛的老楊頭不知走了什麼鴻運,苦出身的兒子在被抓去當壯丁做炮灰時僥幸沒死。無意間在戰場死屍堆中發現一人氣息尚存,救下此人,誰知此人竟然是軍中領將,由此他被收為隨身護衛,軍餉賞賜和普通壯丁勞力自然天壤之別。老楊頭兒子這些年也有了點積蓄,於是告假回鄉置辦了一些許田地,遣人請老楊頭回鄉養老。老楊頭歡喜非常,屁顛屁顛的走了,空缺的放牛一職總管安排給了老實本分的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