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禮”與“讓”是一體的,“禮”為禮製,而“讓”則為遵循禮製的行為。事實上,孔子的這段話強調的就是“以禮治國”,因為“禮”是一切秩序的根本。缺少了“禮”,一切就會變得毫無章法可循。
試想一下,為什麼我們的企業很容易出現混亂呢?不正是因為缺少“禮”嗎?或許很多企業管理者會說“我們並不缺少管理製度和章程啊”,是的,幾乎每家企業都不缺少管理製度和章程,但是又有幾位管理者自身遵循那些規則了呢?又有幾位管理者在實際管理中強調和傳達規則的重要性了呢?恐怕很少。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企業有了製度卻依然混亂的原因。
孔子對此看得非常透徹:“不能以禮讓為國乎,如禮乎?”如果你不能夠以禮讓去治國,要禮製又有什麼用呢?同樣如此,如果企業的管理製度和章程得不到運用,又要它們幹什麼呢?
行動指南:
在企業管理中,“禮讓”同樣必不可少,“禮”是企業所製定的價值觀、行為準則以及管理章程等,“讓”則是管理者對待下屬的行為態度。問題的關鍵是很多管理者為企業製定了“禮”,卻沒有做到“讓”,最終導致“禮”成了擺設。
因此,作為管理者,製定“禮”很關鍵,但是,履行“讓”則更為重要。
星期四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裏仁篇》4.14
【譯文】
孔子說:“不要擔心沒有職位,要擔心的是如何才能夠盡忠職守。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隻要努力就會讓他人了解。”
【筆記】
孔子的教誨可謂層出不窮,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他的教誨是多麼切合實際。盡管時間過去了兩千多年,這段話在今天依然令我們受益匪淺。
我們身邊不知道有多少人整天都想著如何升官發財,有多少人在不斷埋怨“為什麼升職的不是我”,多少人在大發牢騷“如果我在那個位置上,事情肯定不會這麼糟糕”、“為什麼他們總是不理解我呢”。他們全都在擔心得不到職位,得不到他人的認同和理解。這樣的後果是可怕的,他們沉入了無休無止的抱怨之中,人生也由此變得越來越糟糕。事情總是如此,你越是抱怨,世界對你就越不公平,你所獲得機會就會越少。
我相信孔子的弟子中也有這樣的人,努力走仕途而沒有獲得成功,最終開始不斷埋怨。孔子知道了之後,用一種溫和的態度教訓了他。“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不要埋怨你沒有獲得職位,首先應該回過頭反思一下自身是否具備擔任這一職位的能力,你沒有這個能力,別人憑什麼給你職位?不要抱怨人家不了解你,回去想想你努力讓別人了解你了嗎?你是否充分展示出了你的能力?
這幾句話說得非常巧妙和精練,所有埋怨機遇不好、埋怨他人不公平的人,都應該好好反思這幾句話。當你真正理解了它們的意思,你就將獲得你想要的一切。
【行動指南】
所有的人都請記住: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任何情況都是我們自己引發的。獲得上司的青睞、取得升職的機會是由自己決定的;同樣,遭到上司的責備、與升職無緣也是自己決定的。所以,請不要抱怨。
無論是沒有獲得相應的職位,還是他人不理解你,都隻是一個原因:因為你自己。因為你沒有考慮擔任新職位需要掌握哪些新的技能和能力,因為你沒有努力讓他人了解你。
所以,要獲得某個職位,就必須將自己想象成已經獲得這一職位,並按照相應的要求去行動。同樣,要讓別人理解你,你就應該不斷努力,在現有的工作中取得出色表現,他人自然會對你進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