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做到“聞一知十”那就是非常富有創新思維了,眼下是一個崇尚創新的時代,誰要是能夠做到“聞一知十”,誰就會成為卓越的人才。當然,如果做不到顏回那樣“聞一知十”,做到像子貢一般“聞一知二”也已經非常優秀了。
【行動指南】
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拓展知識,培養創新思維,從已有的事物中創造出新的事物。未來決定企業成敗的不是資金,也不是資源,而是創新思維。隻有不斷創新,我們才能夠永立於市場領先的地位,才能夠成為市場中的成功者。
第二周
星期一
聽其言,觀其行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公治長篇》5.10
【譯文】
宰予白天睡覺(被孔子發現了),孔子說:“腐朽的木頭無法雕琢,廢土砌成的牆壁不能夠粉刷,對於宰予又該如何責備呢?”
孔子又說:“最初我對待人,聽了他的語言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待人,聽了他的語言還要進一步觀察他的行為。是宰予讓我改變了。”
【筆記】
宰予是孔子的學生,這家夥肯定是個能言巧辯之人,他一定曾信誓旦旦向孔子發過“要努力學習”一類的誓言,所以孔子見到他白天在睡覺時就非常生氣,狠狠地罵了他一通。孔子的涵養非常之好,這般責備一個人恐怕一生也沒有幾次。
孔子的兩段話表達了兩種意思。
第一段話傳達了一個道理:“朽木不可雕也。”當對一個人深感失望之餘,我們也會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對於管理者來說,發出這樣的感慨往往非常不利,因為意味著一些事因此而遭遇挫折。但是,我們也不能夠責怪員工,為什麼?因為當初是我們自身選擇了他。如果要追究責任,首先是管理者的錯,因為你沒有辨別出他是一塊“朽木”。孔子說出這段話時也已經意識到自己輕信宰予的錯誤,所以最後說“於予與何誅?”
第二段話則是孔子及時做了反思,改變了認識一個人的方式。以往對待一個人隻需要聽他的話就相信他了,現在開始則不隻要聽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看來,白天睡覺的宰予給孔子上了一課。
【行動指南】
不僅要聽對方的言語,還需要觀察對方的行為,隻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認識一個人。
一旦意識到對方是一塊無法雕琢的“朽木”,則盡早放棄他,否則隻會給企業帶來負麵影響。
星期二
無欲則剛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公治長篇》5.11
【譯文】
孔子說:“我從來沒有看見過堅強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說:“申棖不是嗎?”孔子說:“申棖有很多欲望,怎麼能夠堅強不屈?”
【筆記】
“剛”是君子品德的一種,有剛直不阿、堅強不屈之意。具備“剛”這一品德的人在正義麵前絕不會讓步,哪怕是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孔子對這類人很尊重,感歎當世沒有這樣的人了。可是偏偏有人沒有理解孔子的真正意思,認為申棖就是這樣的人。孔子對此感到好笑,用了一個帶有詰難味道的反問語氣。
一個人要做到剛直不阿有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無欲。有一個成語叫做“無欲則剛”,便是這個意思。弘一法師的書信集中有一句話也表達了這個意思:“人到無求品自高。”如果一個人還有求、還有欲望,那麼這個求和欲望就會成為他的致命傷,使得他無法真正做到正直不阿。申棖至多不過是逞個人的血氣之勇,隻是匹夫之勇,遠遠稱不上“剛”。
要做到無欲並不容易,需要我們對人生有著深刻的體悟和理解,很多人往往終其一生也做不到無欲。所以,孔子感慨“吾未見剛者”。
【行動指南】
“剛”這一品德在我們工作過程中相當重要,當上司做出一個錯誤的決定時,如果你缺乏這一品德,就不敢提出反對意見。現實中這樣的案例屢屢發生。我曾經對此做過細致的調研,最終發現下屬不願意指出上司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有“欲”——他們擔心因此而失去工作。這一答案的背後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很多員工對自身的能力不夠自信。
真正有能力的員工絕不會擔心遭遇辭退,他們會直截了當地指出上司的缺點。事實上,對於上司來說,有人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和錯誤是一件幸運的事。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因決策失誤而引發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