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孔子讓漆雕開去做官,肯定是知道他有這方麵的能力,他開心是因為漆雕開能夠保持謙虛的態度。孔子喜歡自己的學生保持謙虛,他認為謙虛是君子必備的美德之一。對於那些大言不慚之人,孔子總是持保守態度。熟讀《論語》的人都知道“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化侍坐”章(《先進篇》11.26),在這章中,孔子有一個很具特色的動作:“哂”(“夫子哂之”,“夫子何哂由也”)。這個“哂”不僅包含微笑之意,還略帶著一些嘲諷。當子路不假思索表示自己能夠在三年內治理好一個處於困境之中的千乘之國時,孔子便“哂之”,後來曾晳問孔子為什麼“哂”子路,孔子的回答很巧妙:“因為治理國家首先應該講求禮讓,可是他的話卻一點也不謙虛,所以笑笑他。”在孔子看來,子路一向有勇無謀,而且絲毫不會謙虛,所以盡管他很喜歡這個學生,但是總是不時提醒他要謙虛。
謙虛的確是一種難得的美德。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能夠保持謙虛已屬不易,而漆雕開知道自己具備做官的能力,卻依然能夠保持謙虛,這才是謙謙君子的典型。
【行動指南】
謙虛是一種美德,它能夠幫助我們不斷獲得提升和進步。而且,謙虛具備一種征服下屬和他人的魅力,如果你擁有了謙虛,你將獲得一支凝聚力極強的團隊。
星期四
知人善用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公治長篇》5.8
【譯文】
孟武伯問孔子:“子路達到了仁德標準了嗎?”孔子回答說:“不知道。”孟武伯再次詢問。孔子說:“子路這個人,可以在一個擁有千乘軍車的諸侯國管理軍事,(但是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義。”
“冉有怎麼樣呢?”孔子回答說:“冉有這個人,可以擔任擁有千戶人家、百部兵車地域的總管,(但是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義。”
“公孫赤怎麼樣呢?”孔子回答說:“公孫赤這個人,穿著禮服,站立於朝廷之中,可以派他與賓客交流和談判,(但是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義。”
【筆記】
孟武伯向孔子打探子路、冉有和公孫赤的情況,我想是因為他希望能夠從中選擇人才。然而,孔子對於自己的三個學生是不是仁義都沒有做明確的表示。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認為自己的三個學生都可以做官,而且都不是小官。
讀到這一章時,我對孔子的敬意油然而生:一位老師能夠對自己的弟子如此了解,實屬罕見。我相信即使孟武伯再詢問其他學生的情況,孔子同樣能夠對答如流。這說明孔子每天都在關注著自己的弟子們,對他們的優點和缺點全都了然於心。——如果孔子是一位諸侯國的高層管理者,他一定能夠組建出一支傑出的人才隊伍。
這是一個值得管理者學習的重要特點。事實上,一位優秀的管理者也應該具備這一素質,不但對每一位直接下屬的能力非常了解,對他們的工作風格和態度也應該了然於心。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做到用人的標準:把適合的人放到適合的位置上去。
【行動指南】
時刻關注你的下屬,了解他們各自的特征和能力,從而能夠將他們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去。
星期五
聞一知十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公治長篇》5.9
【譯文】
孔子問子貢:“你與顏回,誰更優秀?”子貢回答說:“我哪裏敢與顏回相比?顏回聽到一件事能夠推斷出十件事,我聽到一件事隻能夠推斷出兩件事。”孔子說:“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筆記】
顏回可能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了,可惜死得太早,《論語》中經常寫到孔子對顏回的懷念和回憶,而且認為自己的弟子之中,隻有顏回一個人可以稱得上“學”。可見孔子對顏回的器重。
本章所描述的情形或許也是在顏回死後。孔子懷念起顏回,順口就問了子貢一個問題“你跟顏回哪個更強?”子貢知道老師的意思,於是很謙虛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不料這一回答更加牽起老師的懷念之情,令老師感慨不已:“我們都不如他啊。”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子貢回答中的兩個詞“聞一知十”和“聞一知二”,這裏的“十”和“二”都不是某個具體的特定的數字,而是說多和少的意思。事實上,能夠做到“聞一知二”也已經相當不容易了。現在很多人的思維極其局限,從不會主動思考,不但無法做到“聞一知二”,甚至連“聞一知一”都做不到,所以導致很多問題交代下去根本無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