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從公司未來發展考慮。企業在海外上市,必須按照國際市場的要求規範自己的經營管理,可以提高企業各方麵的素質,是企業的經營管理真正與國際接軌難得的機會。此外,在海外上市有利於提高企業的信譽和知名度,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出現和上市公告對企業來說是很好的宣傳,對於民營企業和以出日為主的企業尤顯突出。
股權締造陽光基業
中國有句俗話,“無商不富”。這話說得有道理,隻是傳統的“商”,最多隻能帶來小富。比如,搞異地貿易,從價格低的地方買貨,運到價格高的地方去賣。賣東西、賣服務的傳統商人,比一般工薪階層賺的錢多,但隻能成小富,成不了億萬富翁。
現在,“無商不富”應該改成“無股權不富”,至少是無股權難以“大富”。差別在哪裏呢?傳統商業的特點,都是賣產品、賣服務,賺當前的錢,得一天天去賺、去累積。但人的生命有限,每天的買賣賺得再多,一輩子也就這麼多天,而且還有生病、節假日等。
但是,有了股權交易市場後,比如股票市場,財富增長的空間就徹底被改變了。如果一個公司成功了,職業化的管理也到位,這個公司就具有經營下去的前景,擁有這個公司的股權,等於擁有了這種未來無限多年收入流的權利。當你賣掉這種股權時,等於在賣出未來無限多年的利潤流,這就是為什麼靠股權賺錢,遠比靠傳統商業賺錢來得快的原因。
這也正是為什麼比爾·蓋茨、李彥宏、施正榮二十幾、三十幾歲能成為億萬富翁的原因。不過,自己創辦職業化管理的公司,培植公司無限多年生存下去的能力,從而使股權具有極高價值,並不是實現“股權致富”的唯一方式,辦投資基金公司、做股票投資者也能做到這一點。
比如,如果在1926年用1萬美元購買美國政府公債,然後將每年的利息加本金,再重新投入新的政府公債,到今年,就增長到79萬美元,這數字不小了吧?可是如果從1926年開始,把這些錢年複一年地投到成長型小公司股票中,那1萬美元今天就能增值到1.5億美元了,你今天也就成了億萬富翁。這個例子是根據真實數據得到的。
一、PE時代降臨中國
★投資專家說:PE是未來中國10年內投資人的方向和首選。
★梁錦鬆寫了一本書:《不做總統就去做PE》。
★有人說:不買股票買股權,不論漲跌都賺錢。
★有人說:PE是富人過剩的資本和聰明人過剩的智力相結合的產物。
★外國PE在中國投資了28個優秀行業裏的22個行業。
★全球PE公司有354家,中國隻占10%;全球PE資本金有
3100億美元,中國隻占200億元。
★中國需要大力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它是發展中小企業、盤活民間資本的一個新的途徑。
★江浙等地投資大鱷,紛紛在北大、清華、複旦報名短期集訓,學習私募股權投資知識。
海外上市套現已經成為私募基金投資回收的主要途徑。中國國內火熱的股票市場也逐漸成為PE的選擇。
盡管PE“年紀”尚幼,但這並不影響其瘋狂橫掃世界經濟的步伐,包括中國在內。
PE熱潮正在快速改變著全球商業和經濟。據Dealogic的市場研究報告稱,2006年全球私募公司包括黑石、凱雷、高盛、KKR、德州太平洋集團等在內,以私人並購或收購股權借以上市套現等方式的投資總額達7374億美元,是2005年的兩倍以上。而2007上半年的PE投資總額則達6300億美元。
這場風暴也在逐漸影響中國,中國政府對此十分警惕。2006年9月商務部等六部委聯合頒布實施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及《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嚴格地控製了中國公司資產的境外轉移(資本外逃)及境外上市的境內企業的資產質量,這對外資PE一腔熱情來說是盆冷水。因為對於外資PE而言,他們投資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公司海外上市套取現金得到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