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貨幣大戰(2)(1 / 3)

目前中國經濟開始陷入通脹的漩渦,飛漲的房價之後,是糧價。糧價之後,豬肉的價格成為新的問題,通脹似乎變得不可避免甚至有加快的趨勢,這和美國美元政策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也是美國慣用的伎倆。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外彙儲備達到讓美國感到不安的時候,美國的一貫措施是,以強權施壓這個國家貨幣升值、升值、再升值,同時讓本國金融投機機構以伺機進入彼國的股市、樓市等硬通貨領域,瘋狂地製造泡沫,同時以抬高糧油期貨價格,造成民眾糧油等基本生活品通貨膨脹,讓股價、房價、糧油價格衝破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繼而引發民眾對政府的不滿,造成高層官員意見分歧,引發政局動蕩。一直讓這些金融殺手賺到的錢足以把這個國家的本幣和外彙儲備全部架空之時,他們就會突然反手做空,一邊欣賞掠奪來的勝利果實,一邊看著彼國經濟頃刻淪陷和政局動亂,繼而插手這個國家的政治領域。

過去10年,美元貨幣印刷總量超過過去四十年印刷總量,全球官方儲備增長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倍之多,中國的官方儲備由2000年1656億美元上升到目前的1.3萬億美元。美國以瘋狂的速度印製美元,製造美元洪流,不惜製造全球通貨膨脹,轉嫁經濟困境。

請問當在我們擁有以擁有全球頭號美元儲備國身份時,我們的環境、資源、教育、醫療與房價如何?今後美國還會印刷出更巨量的美元送到我們手中,那麼我們的未來將是什麼?當我們的陶醉在該死的GDP猛增的讚歌中,我們的生活好了嗎?我們疲憊的身軀得到放鬆了嗎?我們的未來在哪裏?

目前阻擊人民幣的戰爭,在中國資本市場悄然展開!更殘酷的還在後頭。

2005年10月,索羅斯等華爾街所有實力人物不斷請求美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打開中國金融之門,白宮心領神會,利用恩威並施的慣用伎倆,要求中國開放金融市場,同時引誘和迫使人民幣升值,並在極短的時間內如願以償。100億美元的QFII,順利獲到準入,如饑似渴的撿起那些價格低廉得不可思議的石油、礦產能源等籌碼。在100億正規軍的掩護下,上千億美元投機資金通過虛假貿易、地下錢莊、香港財團、外資銀行等等渠道,以個人賬戶的形式瘋狂建倉A股,尤其是期貨市場所能操縱價格波動的板塊。

2006年2月末至5月,有色金屬板塊隨著期貨價格一路攀升,平均漲幅超過5倍,其中黃金和銅接近10倍,巨大的賺錢效應吸引剛剛從熊市中睡醒的中資機構和散戶,在4月末至5月初瘋狂搶進,有的上市公司大批高位買進本色期貨。QFII帶著他們淨賺的160億美元順利退出,開始了他們的夏季假期。接著,期貨價格一路下滑,機構、私募、散戶、企業如數被套,在長達3個月的中期調整中,這輪牛市的第一批股民心灰意冷,割肉出逃,有色板塊曆經長達6個月的沉悶,籌碼又被悄悄收集,在2007年伊始,隨著期貨價格的回升,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高速套利。

無可否認,一場阻擊人民幣的金融大戰早已拉開,我們已經深陷其中,決戰的時刻隨時都會到來。手握神器的領袖們所要做的不會僅僅是讓手無寸鐵的民眾們遠離虎狼橫行之地,更要讓民眾真正得以享受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

10年前中國由於資本管製,以及國內金融市場相對封閉,躲過亞洲金融危機,但目前人們在擔心,如果此次次級債問題最終演變為一場危機,中國還能否獨善其身,危機又會循著怎樣的途徑滲入?

次級債作為一種金融產品,內地金融機構和投資者介入還不多,加上資本項目尚未全部開放,內地股市、債市、彙市等與全球市場還未能完全同步。這場風波能否釀成一場具規模的危機,還有待觀察,全球幾大股市的指數回調,從幅度和時間來看,尚屬正常範圍,還未到劇烈動蕩甚至坍塌的地步。

如果美聯儲果真開始降息,將增大資本流入中國的壓力。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大,央行連續加息,國際資本流入我國速度明顯加快,上半年貿易順差達1125億美元,同比多增511億美元,國家外彙儲備增加2663億美元,同比多增1440億美元。

從數據來看,今年以來央行每月新增外彙占款均超過3000億元,遠大於去年平均2000億的規模。美國經濟出現放緩跡象,美元即將降息,一方麵將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另一方麵將增大投機資本的流入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