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全這一日剛在主子趙宗實跟前耍花樣踢了一會兒蹴鞠下來, 一身汗回房去換衣裳, 就見到王府門房狄武的兒子小廝狄四郎在自己的房門口探了下頭, 便問他何事。
狄四郎跟猴子一樣躥到他跟前, 討好地說:“二哥, 外頭來了個半大小子, 說要見你, 還說有急事。我爹瞧著那人眼生,不想搭理他來著的,他又說是你楊柳鎮的兄弟讓他來的, 還說若是不給報信兒,到時候我爹誤了事兒都算他的。我爹瞧他不象玩笑的樣子,就叫我進來跟二哥說一聲, 二哥, 你看,你出去瞧一瞧不?”
陸全聽完便拍了拍狄四郎的肩膀說:“多謝你進來跟我報信兒, 我換了衣裳就出去。”
狄四郎見陸全要出去見那半大小子, 就也知道了外頭那半大小子說的話是真的, 忙說:“那小的這就先出去招呼著他, 讓他進門房裏麵來坐一坐。”
陸全道好, 一邊繼續換衣裳, 回頭見狄四郎還沒走,就掃了他眼,眼裏有詢問的意思, 那就是你不是說走麼, 怎麼還不走。
隻見狄四郎撓了撓腦袋,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那個,二哥,改日|你得空可否指點我踢幾腳蹴鞠啊?”
原來是為了這個,陸全明白了,狄家兩父子願意討好自己,不過是因為狄四郎喜歡蹴鞠,但技藝不精,以前狄武就想讓他兒子狄家小四跟自己學兩招的,還送過兩次茶酒,但是自己以很忙沒空一直沒答應。畢竟他踢蹴鞠的花樣有幾招是自創的,憑著這幾招絕學,先是巴結上了韓衙內,等到韓衙內出事變成個活死人之後,他才又靠人引見巴結上了現如今的主子趙宗實。
這個巴結權貴的蹴鞠絕學豈是能隨便傳人的,就算不學他的蹴鞠絕學,想要他指點下提高蹴鞠技藝,他也不會隨便答應的。
隻是今天,知道了外麵來了結拜的二哥喜順的人,想是跟他說上次合作石炭買賣的事情,他心裏歡喜,再加上現如今在汴梁城裏,也就是喜順跟他合得來,說得攏話,他也信任他的這位結拜二哥,喜歡跟喜順見麵,故而這一回就答應了狄三郎,說等有空就指點狄四郎下。
狄四郎聽到陸全這個在趙宗實跟前得臉的人答應了自己,高興得不行,忙哈著腰說謝,還說若是得到了陸全的指點,他以後就把陸全當師傅了,而且是一輩子的。因為他爹說過,一日為師終生為師這個話。
“好了,別磨嘰了,先出去招呼著我兄弟的人吧。”陸全揮一揮手道,“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是,二哥!那我這就去了!”狄四郎怕再貧下去惹得陸全討厭,趕忙住了嘴,應承了陸全,轉身一溜煙兒跑出去了。
這裏陸全繼續換衣裳,待到換好衣裳,又對著銅鏡看了看,這才出來,反手拉上房門,往王府的東角門走。
濮王府的東角門平時都是府內的非主子出入的,鄰著一條小街。
他猜測外麵來東角門來找自己的應該是那個常跟著喜順的半大小子石頭,那石頭一看就機靈得很,他曾經聽喜順說過那小子是汴梁城裏人,跟喜順認識的時候是個走街串巷賣果子的。上次跟喜順相見的時候,他曾經說過若是有什麼事情,讓喜順來濮王府找自己,當時自己可沒跟喜順細說,到了濮王府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啊。而石頭能找來,顯然是石頭對於這汴梁城裏宗室權貴的府邸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來到濮王府的東角門找人,也就找對了。
果然,到了濮王府東角門內那間用於府內看門的門房們起坐待客的屋子內,他見到了正坐著喝茶的石頭,旁邊站著笑著對石頭說話的狄四郎。
陸全徑直走了進去,狄四郎先看到陸全,趕緊哈著腰喊了聲二哥,接著一推坐著的石頭,道:“你要找的人來了,還不快些起來喊人。”
石頭隨即放下茶碗,躬身,恭敬地喊了聲:“二哥。”
陸全走到他跟前,道:“我就曉得是你,對了,我哥呢?”
石頭忙說:“二哥跟我來。”
陸全嗯了一聲,轉身跟在石頭身後走出去,狄四郎走在最後,到門口跟他守門的爹狄武一起笑眯眯地恭送陸全。
看著陸全走遠了,狄武這才對兒子說:“這下好了,陸二郎答應了教你,以後你的前程可比我這個守門的爹好,以後好好伺候你師傅吧,回去後,叫你娘明日去買些好菜回來,晚間咱們請人吃個飯,也算是謝師宴了。”
狄四郎問:“就是不曉得人家肯不肯來。”
狄武給了他腦袋上一巴掌,說:“肯不肯來,你是死人啊,一張嘴長來作甚的,對了,你呀,除了跟陸二郎學踢蹴鞠,還得跟人學一學這嘴上功夫。要想討得貴人的歡心,可不是隻把蹴鞠踢好就行。我跟你說,明日這謝師宴說什麼你也得把陸二郎給請來。巴結上了他,咱們跟這府裏的十三郎也近了些。王爺的兒子裏頭也就他以後最有出息,這事兒啊大家心裏都明鏡似的。”
“哦,那我求爹爹告奶奶也把他給請來。”狄四郎挨了巴掌後縮著脖子說。
“去罷!”狄武推了推他肩膀,“去看一看別處要你跑腿不。”
狄四郎應聲好,回去了,他平時就是負責在西角門這一片傳信兒跑腿,而濮王府西角門這一片地方大,除了他,還有三個跑腿的半大孩子。他今年十三歲,家中有三個姐姐都嫁人了,家裏就剩下他這個老四,算是他爹娘的寶貝疙瘩,平日甚是疼愛。他想要什麼,一般他爹娘都會想方設法給他弄去,他想要找在這府裏踢蹴鞠最好的陸全學幾招,他爹娘也就盡量幫他滿足心願。之前送茶酒就不說了,這要做謝師宴請陸全吃飯,估摸著還要送錢。狄四郎雖然生在奴仆之家,可也沒受什麼罪,當然也沒享什麼福,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而已,吃不下多大的苦,也沒多機靈,這樣的人一抓一大把。唯有一點兒,爹娘的話要聽的,他們叫他學好蹴鞠,孝敬師傅,他就這麼做,不去東想西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