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這點小事,又有何妨?(1 / 2)

“你是四中的那個林明?”

徐子涵的開口讓林明愣了一下,他可不記得高一的時候有跟徐子涵打過架,那是高二的事情,要到明年上半年趙皓和徐子涵才會發生正麵衝突。按道理,徐子涵現在應該不認識他才對。

雖然剛剛才說過名字,但林明可沒告訴他,自己在四中讀書。

不過很快,他就以為徐子涵是看了四中畢業晚會那個視頻,才認出他的,於是含蓄地點點頭。

要是上一世的死對頭變成自己的粉絲,那就有意思了。

當然,林明顯然會錯意。見到林明承認,徐子涵的態度一下子變得警惕起來,爭強好勝地道:“你說簡愛這本書寫的敗筆之處卻是最大的文學價值,這點我不敢苟同,文學創作本就是利用紙筆來做藝術加工,既然要反映當時社會現象,為何不將自己的理想主義加到作品裏去,來反映當時候婦女的強烈訴求和願望,創造更大的文學價值。而不是如此欲拒還迎一下,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我認為既然要反抗,就要有反抗到底的決心,堅持與命運進行抗爭來反映當時婦女堅定的意誌才是正道。沒必要如此搖擺不定,會讓人產生一種既要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感覺。而且結局如此完美,本就過於虛幻。畢竟當時候社會現象你也說過了,如此完美結局,隻會顯得前半段簡愛的反抗成了一個笑話。”

沒想到徐子涵忽然跟自己進行文學探究,林明笑著擺擺手道:“這隻是我的一點個人理解而已,隨口說出來,你沒必要這麼認真嘛。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有你的想法,我有的意見。沒必要為了誰說服誰而爭論不休。”

“那不行,文學探究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怎麼能不認真呢?”

徐子涵正色道:“既然是文學巨著,就得從當中看到一些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闡述大家從中得到的有益的東西,才能相互促進成長嘛。更何況,我也想知道你對這本書有什麼看法和心得,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這.....”

林明沉吟了一會:“既然你堅持的話,那我就聊一聊我的看法。夏洛蒂早期曾將自己寫的詩寄給當時的桂冠詩人騷塞,卻被騷塞訓斥,說文學不該是婦女的事業。甚至寫《簡愛》的時候,連署名作者都為柯勒·貝爾的男性筆名,就可以知道當時候的社會環境,她這樣的女性社會地位到底有多低。在這樣的環境下,夏洛蒂本身就處於一個極度自卑的狀態,但她本身又渴望婦女能夠得到應有的社會地位,於是在簡愛中,這樣的矛盾心理就產生了出來。前半段簡雖然窮困潦倒,卻不甘被命運支配,勇敢地自強不息,就是在表達婦女對命運應該進行勇敢地反抗,堅強拚搏。但再怎麼樣,以當時候的社會環境,婦女也不可能淩駕於男性頭上,所以在夏洛蒂看來,隻要與男性精神平等,她就已經很滿足了。”

“如果你看過夏洛蒂的自傳的話,你就應該知道。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的經曆其實與簡的經曆非常相似。同樣是家境貧困,同樣是家庭教師,同時是愛上了一個已婚男人。正因為夏洛蒂本人飽受這樣的疾苦,才寫出這樣充滿在你眼中特別矛盾的作品出來。因為當時候的社會環境本就是如此,夏洛蒂渴望與男性進行一個平等交流,因此前半段簡才充滿女性的不屈堅韌。可到了後半段,簡富裕起來後,才真正承認那時的自己,與羅切斯特有平等交流的資格。這才是真實客觀地反映當時候婦女的矛盾的社會現象,如果按照你所述的即便是不富裕,也能與男性進行平等交流的話,這才是脫離現實的一個理想而已。雖然看上去很有文學價值,但其實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一種自我滿足的臆想罷了。”

林明在大學讀編導的時候,因為老師的任務,寫一篇簡愛的讀後感,不僅看完了全書,還翻閱了大量資料,所以對於簡愛的創作背景和故事,其實了如指掌。

他喝了一口咖啡,笑著道:“因此在我看來,你所述的虎頭蛇尾,恰恰是夏洛蒂的高明之處。因為在結局的圓滿,才是夏洛蒂真正的理想主義。當時候的社會,是不可能存在這樣的完美結局,可夏洛蒂偏偏寫出來,不就是在告訴人們。人在經曆過痛苦與絕望之後,燃起的希望才讓你有動力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像現在很多島國作家那樣,滿篇都是悲觀主義,說什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之類的話。因為這個結局代表了一種希望,一種對光明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