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教育現狀(2 / 3)

甚至有人大肆鼓吹讀書無論用,說比爾·蓋茲中途輟學開辦公司,這才成為世界首富。他要是繼續完成學業,根本創建不了微軟。而且生活中到處都有連小學都沒畢業的暴發戶大老板,讀書出來,還不是得為他們打工?

所以,讀書有什麼意義?還不如早點出來混社會,自力更生,用雙手努力創造自己的明天。等自己成了老板,就讓那些大學生給自己打工,告訴他們人生的意義不止是讀書那麼簡單。

這似乎成了一種社會常態,特別是到了後來。大學生不如狗,研究生滿地走的年代。教育機製和讀書無用論,愈演愈烈,網絡上,隨處可見這樣的帖子。

鋪天蓋地,如潮水一般。

也有人反駁說讀書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為日後買車買房做鋪墊,擺脫家庭貧困的困擾。但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有無數的例子可以證明,學曆文憑並不是獲得財富的唯一標準。80-90年代下海經商的大部分人,很多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遇見一些暴發戶大老板,憑的是膽大心細,抓住商機靠自己雙手富裕起來。也沒見誰不讀書,就一定得窮一輩子。就好像林明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他的大舅方俊雄,就讀過小學二年級,照樣身家千萬。

反而很多讀書出來的人,碌碌無為地過了一輩子。沒有任何作為,甚至到死的時候,住的還是單位分配的房子,留不下什麼遺產給子孫後代。林明後世大學有個兄弟的父親,80年代的專科生,當了一輩子大學老師,就是這樣的結局。

所以這不是在後世互聯網上麵能看到的故事,其實每個人周邊就有很多現實例子,林明前世在學校成績不是最頂尖,但出來後憑借自己,也還是混得比一些學曆更高的同學好,甚至月收入差距非常大。

這世上太多各種各樣的事跡,讓後世的人們越來越覺得應試教育機製實在有問題。逐漸將讀書妖魔化,甚至很多家庭開始思考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私下開設家庭課堂,從而讓他們擺脫應試教育,讓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不得不說,這似乎是一個社會進階的過程,就如西方那種興趣教育一樣,充滿了新式教育意義。但這隻是少數部分,精英教育的基礎,就在於自身溫飽之餘擁有一定財力。如果連溫飽都解決不了,也就談不上再來玩什麼興趣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問題。

原來社會風氣對學曆文憑要求很高,好的大學文憑成為緊俏貨,愈發的顯得讀書的重要性。使得人們將讀書視為鯉魚躍龍門的唯一途徑,十年苦讀,看得很重。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十多年後,人們逐漸發現好的並不一定具備好的能力。典型的例子在林明當年出身編導班,班裏有的同學攝像技術好,有的同學有後期製作的才能。還有的幹脆混了四年,在網吧打了四年遊戲,什麼都沒學會。

所以在林明看來,學習的重要性與否,其實在於你是否真的要去學某項技能,然後利用這項技能成為你生存的根本,上進的階梯,而非一定要待在課堂和書本上學習數理化,死記硬背不通變化。

這也是他不批判韓寒式現象的原因。

然而。

他不批判,也並不代表去支持。

因為那些雙手握在鍵盤上,天天批判應試教育的人們,永遠離不開電腦親身跑到農村裏去看看社會的現實和當代的現狀。

在2002年,我們國家還處於一個努力建設經濟,為人民奔向小康生活的發展階段。國內的貧困人口有2800萬,可能有的人還覺得很驚奇,原來我們國家的貧困人口這麼少,12.8億隻有2800萬,說明我們國家的脫貧工作做得很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