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7月,馬歇爾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布萊德雷預感自己的機會來了。果然,馬歇爾很快就指名把布萊德雷調了過去,讓他全權負責自己辦公室的工作。後來,布萊德雷又被馬歇爾調任為本寧堡步兵學校出任校長,隨後又出任美軍第82師師長。
繞了一個大圈後,布萊德雷成為西點軍校同屆畢業生中的佼佼者——第一個當上師長的人。他跑到了那些始終在走直線的同學的前麵,這就是人生頗具戲劇性的一麵。從此,布萊德雷一路飆升,勢不可當,短短幾年間,就從師長升為軍長,再升為集團軍司令,並於戰後擔任了美國陸軍參謀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職務。
對13年的教官生涯,布萊德雷十分珍惜,對他而言,正是有了這些經曆,日後的軍事生涯才會走得如此順利,布萊德雷的經曆再次告訴青少年朋友:堅持是卓越與平庸的分水嶺!其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失敗,都是因為在“臨門一腳”的時候,他們放棄了。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許多賽跑者的失敗,都是失敗在最後幾步。跑應該跑的路已經不容易,跑到盡頭當然更困難。”布萊德雷的成功就來自他內心的那一份堅持,麵對種種誘惑,他沒有放棄自己內心的追求,持久的忍耐讓布萊德雷成為最後的贏家。
持久的忍耐力是獲勝的基石。沒有長久的堅持,就不可能取得超人的成就。在西奧多·羅斯福身上,“堅持”二字同樣體現得很好。
很小的時候,羅斯福就下定決心要實現自己的所有抱負。小時候,羅斯福患了嚴重的哮喘病,這讓他非常痛苦。醫生說,光呼吸就加重了心髒的負擔,這個孩子的生命將會非常短暫。父親告訴羅斯福:“兒子,你頭腦很好,卻沒有了一個好身體。沒有身體的幫助,頭腦就不能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所以,你必須讓身體強壯起來。”
羅斯福接受了這個挑戰,他開始鍛煉身體,他每天待在健身房裏,為了強身健體的目標苦練。他每天打網球、打曲棍球、劃船、遊泳,變著方式鍛煉身體。雖然醫生斷定他活不長,但羅斯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醫生的判斷是錯誤的。
在學習和職業生涯中,羅斯福也拿擊了同樣的決心。15歲時,他開始發奮學習,準備考哈佛大學。父親聘請了一位家庭教師教他數學、拉丁文和希臘文。他為自己製定了一個每周5天、每天6—8小時的學習時間表。經過努力,羅斯福順利地考入了哈佛大學。
羅斯福繼承了父親的理想,並努力通過工作去實現它。他相信人人都需要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政府的責任是保證機會平等,人民的責任就是接受挑戰。因此,他下定決心要進入政壇,治理腐敗現象。
理想指引著羅斯福,決心又賦予他熱情。他以上校的身份組織了“勇猛騎兵隊”,同古巴和西班牙作戰。他的事業便是爭取自由。在任紐約州州長時,他治理企業裏的腐敗現象,維護移民工人的權利。成為美國總統後,他打壓大企業中的壓榨和罪惡行為,使工人和經營者都受益,他將其稱為“公平交易”。
在培養子女的情商時,羅斯福的堅定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他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見義勇為。他對六個孩子說:“放開手腳,遵守規則,衝向目標!”
英國的一句諺語說:“一個人如果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那麼他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機會。”隻要堅持下去,一個庸俗平凡的人也會有成功的一夭,否則即使是一個才識卓越的人,也隻能遭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