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潛規則二:尋找“靠山”,暗藏“心機”看準人(4)(1 / 3)

從人的本性來看,我們認為:上司是不會提拔有可能成為自己競爭對手的部下的。相反,如何淹滅部下綻放的光彩。擠壓部下使其不見天日,才是上司處心積慮的。這種情況固然是人們所不願意看到的,卻是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現實。

上司與部下是競爭對手,很多人一定覺得不可思議。這裏,不妨以幾年前美國某航空公司連續發生的不幸事故作為證明。

該航空公司的工會勢力非常強大,一有情況發生,就立刻采取罷工的過激行為與公司對抗。公司的決策層總想避免發生罷工,但就是無法做到。於是,一些有智之士就想出一個“妙法”,把機長全部調換由管理階層(亦即非工會的人)來擔當。如此一來,即使工會罷工,飛機依舊可以照開無誤。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就決定采取這個方法。此即所謂的“機長管理職製度。”

但是,自從這個所謂的“機長管理職製度”實行之後,該航空公司卻接連地發生了好幾起人命關天的大事故。為此,大家都猜測這些事故是否和製度之間有因果關係,更有人指明,“機長管理職製度”就是造成事故的最大原因。

理由是:飛機操縱室裏有機長和副機長,在“機長管理職製度”之前,兩者的關係是同屬一個工作崗位的夥伴,最多也是前輩與後輩的關係罷了。但是,機長改由管理階層擔任後,機長的工作中還附加了對部下勤務的評定。兩者之間的關係就純粹是上司與部下,也就是打分數與被打分數者之間的關係。

在這種上下級關係中,如果副機長想要升為機長,就必須依賴機長給予優異的工作評定。而從機長的立場來看,如果給下屬分數打得太高,副機長就要升格為機長,那自己的機長寶座豈不是麵臨著江山易主的危險?於是,為保住自己的職位,機長就必須專找副機長的喳兒,盡量壓製副機長的成績,給他不好的成績。如此一來,機長在副機長的眼裏,就變成阻礙自己升遷的最大敵人了。

在這種情況下,以往是同等科技人才且關係良好的機長與副機長,已經被“機長管理職製度”所破壞,演變成敵我的對立關係。原本應該彼此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安全飛行的機長與副機長,卻在狹小的操縱室裏,彼此疑心疑鬼、勾心鬥角,這樣怎能期望有平安的飛行呢?

既然你已經明了頂頭上司是你升遷成大事的最大障礙,那麼如何與他相處呢?有“心機”的人認為不外乎以下兩點:

其一,你在單位的根基還不深,資曆也太淺,即使頂頭上司走人,空下來的位置也輪不上你,那麼最好還是讓現在的上司暫時替你把位置先占著。在這種情況下,你惟一需要做的就是全力幫助上司幹好工作。因為,不管你有沒有越級的上司做靠山,頂頭上司始終都是要時常相對的,而且他掌握著你的生命,是不能不認真對待的人。

其二,假若頂頭上司離開,能夠接替之人非你莫屬的話,那就想盡一切辦法趕緊除掉他,讓他越快滾蛋越好。至於如何將對方除掉,讓他成為你升遷成大事路上的墊腳石,這裏教你幾手殺招,不妨一試:

1.如果對方屬於“拚命三郎”型,那就給他來個火上澆油。因為“三郎”既然已決心拚命,身為部下的何必要阻擋呢?不如順勢推他一把,叫他快些拆掉老命。當他偶而請病假或事假,不要忘了打電話到他家說:“哎呀,科長不在,我們全都慌了手腳。”最好是能逼他重新披掛上陣,帶病堅持工作,大耗元氣,否則也要在他心中留些疙瘩,讓他不能安心度假和養病。

一旦“三郎”病重住院,記得每周去看他一次,所有的主管都視自己的部門為地盤,久未坐鎮,就會擔心大權旁落,甚至害怕自己的位置被別人頂替了。針對這種心理,你今天可以這樣說:“科長放心休養,科裏有我們在,一切沒問題。”明天又可以那樣說:“總經理最近常跟某科科長去打高爾夫球。”後麵再加一把火,對他說:“有好幾個客戶來公司找你,聽說你病了他們都很遺憾。”如此這般,“三郎”死期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