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潛規則二:尋找“靠山”,暗藏“心機”看準人(4)(2 / 3)

2.如果對方屬於“自我膨脹”型,那就捧殺他,讓他盡快爆炸毀滅。

在日常工作中,你不妨時常歎口氣說:“像某某科長那麼有實力的人,呆在這家公司真是太委屈他了,不但浪費了人才,也是國家和社會的損失。唉,可惜呀可惜!”這些表演不必當著上司的麵做,隻要一個月做幾次,早晚上司都會從側麵聽到,這樣效果更好。

總有一天上司會認真地想:“果真如此?”由於“自己是不是天才”是個很愉快的話題,一開頭他可能會欲罷不能,想久了更是覺得理所當然,因為人類總免不了會犯自我膨脹的毛病。

其實,所謂“實力”隻是“應付公司要求的能力”,各行各業需要不同的人才,一旦他萌發了“我在其他公司可能更有發展”的信心,便會做出許多冒險的動作來。

3.如果對方屬於“憂鬱內向”型,那就設法給他施壓,讓他在壓力下不堪重負。

對上班族而言,看似最有用其實卻最沒用的就是那些以暢銷為目的的管理書籍了。這些大作常常標榜簡明易懂,事實上卻為了簡明,不惜以風趣、新奇、訴諸權威來代替複雜的分析,這些讀物剛剛出版時,廣告自吹自擂,仿佛它要一語道破時代的盲點,不料同類書籍一本接一本地出現,仿佛武俠小說中的武林第一高手是被更高的高手取代,叫人不知道看哪一個才好。

但是,花錢買這些書的上班族卻大有人在,原因何在?在於害怕自己跟不上潮流,不知道別人在想些什麼。基於以上心理,你一定要常常推薦“好書”給上司說:“這本書的觀念不錯。”或者說:“這本書很有啟發性。”

當你的上司腦袋裏塞滿了空洞文字,又擔心部下讀書時間比他多,掌握的新知識比他多時,他的壓力可想而知。時間久了,他怎麼可能受得了!

4.如果對方屬於“粗獷豪放”型,那就用婆婆媽媽的瑣碎事讓他心煩意亂。

上司之所以是上司,主要在於他常要站在高位下判斷,因此我們要大量提供各種問題讓他煩心,再瑣碎的小事都采取恭候聖裁的策略,譬如說:“您要搭出租車去還是坐公交車?”“中午要在中餐廳吃炒菜,還是吃火鍋?”

當然,婆婆媽媽久了,難免惹火對方,上司會說:“隨便好了。”這時你千萬要厚下臉皮,繼續不急不慢地說:“火鍋的確不錯,現煮現吃,味道好,可是偶而吃一點道地的地方小菜也無妨,蘿卜幹炒蛋您喜歡嗎?對了,要不我們去吃日本料理?”

在任何人的耳中,你的話都是關懷備至,可是由於上司是那種粗獷豪放,對瑣碎事缺乏耐心的人,這種說話方式保證能大耗他的元氣,不把他搞得頭昏腦脹才怪哩!

5.如果對方屬於“謹小慎微”沒什麼大毛病的人,那就給他扣頂“吝嗇鬼”的帽子。

通常情況下,當我們說別人壞話時,聽者常會緊張起來,可是當我們說某某人是一個小氣鬼時,大家卻能笑著接受。也許大家早在心中已認定有權有勢的人常常很吝嗇,也有可能“吝嗇”是最溫和的攻擊字眼。

因此,在和上司共餐、共搭計程車時,要搶先付餞,事後再以一副委屈的表情向同事說:“那家夥真不怎麼樣,特別愛貪小便宜,每次付錢都慢吞吞地掏腰包,要不然就是拿張百元大鈔付小費,我隻好說,我有零錢。”相信大家聽了肯定會在哈哈大笑之後,對這位上司產生惡感。如此,離你成大事的日子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