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和批評,做你認為值得做的事,走你認為值得走的路。
“放下身段”比放不下身段的人在競爭上多了幾個優勢:
能放下身段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彈性,不會有刻板的觀念,從而能吸收各種資訊,形成一個龐大而多樣的資訊庫,這將是他成大事的本錢。
能放下身段的人能比別人早一步抓到好機會,當然也就能比別人具有更多的成大事的資本。
有一則這樣的故事:一千金小姐隨著婢女在饑荒中逃難幹糧吃盡後,婢女要小姐一起去乞討,千金小姐卻說:“我是小姐。”不願意去乞討。
結果呢?隻能餓死而已。
點評:
你如果想在社會上成就一番事業,那麼就要放下身段,即要放下你的學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讓自己回歸到“普通人中”。
3.軟硬兼施,有方有圓
曾幾何時,一提到“軟硬兼施”,人們就會認為是專門貶斥那些善於耍手段的人。對於那些人的行為,人們感到無恥和厭惡,說他們“軟硬兼施,圓滑世故”。
軟和硬都是為人處世的手段。既然是手段,欲成大事者大可不必擔心對它的褒貶之詞,盡管善擇機會,見機行事。自古以來,軟硬兼施的處世之道,正人君子可以使用,奸妄小人更加擅長,隻不過是各取其用罷了。前者用以堅持正義,扞衛尊嚴,並且規勸他人行正道,後者則是為了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不惜犧牲別人的利益。既然它是手段,惡人用之作惡,正人自可用之“棄惡揚善”。
軟硬兼施,需要恰如其分,恰到好處,作家三毛舉例說:“對一個惡人退讓,結果使他得寸進尺;對於一個傻子誇獎,結果使他得意忘形。”看來,要想使其發生效用,需見機行事,對欺軟怕硬的人,可以以“硬”克之,對於吃軟不吃硬的人,自可以以“軟”化之。
“外圓內方”是軟硬兼施的另一種表現。有方有圓,百事不難,為人處世既要堅持原則性(即“方”),又要保持靈活性(即“圓”),二者相輔相成,才能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方與圓是構成各種不同形狀體的兩個基本幾何形體,無論何種物體,離開方與圓就難以成形,在人們的社會交往中,要處理好人際之間的各種關係,也少不了有方有圓的處世之道。“方”,即指品行方正,“圓”,即指婉轉機警。有的人外方內圓,秉性剛直,心地善良;有的人外圓內方,麵容慈善,行事有方。這些人並不都是老謀深算,老於世故的人。他們以“方”為立身處世的根本,以“圓”作為減少阻力的方式。
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斤斤計較、處處與人摩擦者,即便他本領高強,聰明過人,也往往會使自己壯誌難酬,事業無成。青年人未經社會的打磨,總呈現出棱棱角角,容易碰壁,為了減少前進中的阻力,為了集中精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必要時,我們應該做出某種讓步或妥協,即用“圓”的方法去取代“方”的精神,當然不能把“方”全丟了。人們活在複雜的社會當中,像舟行於江河,處處有“風浪”,有阻力,而一個人如果時時事事以“方”處之,以硬碰硬,竭盡全力與阻力相較量,相抵抗,甚至拚個你死我活,這樣做的結果,一來精力難以承受,二米樹敵太多,更不好過,與其如此,何不適當地用些“圓”的方法,積極地去設法排除一些困難或減少部分阻力,這樣不就使通向成功之路上少幾塊絆腳石了嗎?
以戰爭為例,兩軍對峙,若正麵進攻(可以說是“方”)不成,因為敵強我弱,力量懸殊,硬要上隻能是“以卵擊石”。有經驗的統帥,麵對寡不敵眾的形勢,采用迂回包抄的戰術,避其主力,擊其側翼,就會扭轉戰機,取得勝利。這“迂回包抄”的戰略,不就是“圓”的戰術嗎?
行事為人,過於方正可能會樹敵過多或顯得不近人情而傷了別人;過於婉轉又容易被人說成圓滑,所以行方圓之道要掌握“火候”。
點評:
無論軟硬兼施也好,有方有圓也好,它都是啟示人們處理好社會生活中各種人際關係的重要思維,為成就大事儲備必要的資源。
4.欲擒故縱,回避鋒芒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欲成大事者必懂得欲擒故縱,回避鋒芒,結果必是遂你心願一切如意!
馮至是某教育局的人事科長,經常處於矛盾的包圍之中,上級的話他不得不聽,違心的事也要辦,下邊的事不敢應,一應就是一大串,他的官當的苦不堪言。
在他極其苦惱時,一位智者提醒他,麵對矛盾,你何不采取回避鋒芒的辦法,這能使你得到解脫。這使馮科長茅塞頓開,連歎自己以前太笨,以致得罪了一些上級。
掌握了這一處理矛盾的秘訣,馮科長坦然多了。
一次,劉副局長讓他想辦法將其自費畢業的侄子安插到某中學去。這不符合政策,讓馮科長很為難,因為一旦出現問題,承擔責任的是他,而非劉副局長。這時他想起了回避鋒芒,不直接對抗的退讓之法,便小試牛刀。
馮科長對劉副局長說:“好,我會盡心為您辦這件事的,你讓你的侄子把他的畢業證、檔案材料給我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