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回報了龐涓,龐涓心想,孫臏受刑之後氣惱不過,可能是真的瘋了。從此,他隻是派人監視孫臏,不再過問。
孫瘋子白天躺在街上,晚上就又爬回豬圈,有時街上的人給他點吃的,他就哈哈而笑,而又嘟嘟嚷嚷,也聽不清他說些什麼。這樣久了,魏國的都城內外都知道有個孫瘋子,沒有人懷疑他了。龐涓每天都聽人彙報,覺得孫臏再也無法同自己競爭了,就沒再動殺他的念頭。孫臏活了下來。
有一天夜裏,有個衣著破爛的人坐在他的身邊,過了一會,那人揪揪他的衣服,輕聲對他說:“我是禽滑裏,先生還認得我嗎?”孫臏大吃一驚,經過仔細辨認,確認是禽滑裏,便淚如雨下,激動地說:“我自以為早晚要死在這裏了,沒想到今天還能見到你。你得小心,龐涓天天派人看著我。”禽滑裏說:“我已經把你的冤屈告訴了齊王,齊王讓淳於髡來魏國聘問,我們全都安排好了,你藏在淳於髡的車裏離開齊國,我讓人先裝成你的樣子在這裏呆兩天,等你們出了魏國,我再逃走。”
禽滑裏把孫臏的衣服脫下來,給他手下的一個相貌與孫臏相近的人穿上,躺在那裏裝作孫臏,禽滑裏就把孫臏藏到車上。
第二天,魏王叫龐涓護送齊國的使者諄於髡出境,過了兩天,躺在街上的孫瘋子忽然不見了,龐涓讓人查找,井裏河裏找遍了,也未見蹤影,龐涓又怕魏王追問,就撒個謊說孫臏淹死了。
孫臏到了齊國,齊威王一見之下,如獲至寶,當即想拜他為軍師,孫臏說:“龐涓如知道我在齊國,定會嫉妒,不如等有用得著我的時候再出麵不遲。”齊王同意了。後來,孫臏陸續打聽到了自己的幾位堂哥都已無音訊,才知道原來送信的人也是龐涓派人裝的。前前後後,這一場冤屈全由龐涓一人導演而成。
後來,孫臏帶兵連敗宋、魯、衛、趙等國,齊王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使龐涓連連敗北,最後,孫臏用“減灶法”引誘龐涓來追,暗設伏兵,將龐涓射死在馬陵道上。魏國從此衰敗,並向齊國進貢朝賀。在殺死龐涓後,孫臏便辭官歸隱,專門研究起兵法來。
孫臏的裝瘋避禍在中國曆史上具有極大的典型性,一是裝瘋之徹底、之艱難,二是裝瘋之事由,三是裝瘋之結果,至今想來猶令人唏噓不已。
點評:
天下凡欲成大事者,孫臏之精神不可不學。
16.假糊塗真聰明
台灣幫企業集團的領導人員吳三連信奉。他信奉的是“難得糊塗”的哲學。他說,“做人難得糊塗,過分地精打細算,有時仍抵不過天算。錢四腳,人兩腳,錢來找人才行,人去找錢就難了。”
他之所以能說出這一番道理,是有一段典故的。吳三連年輕時赴日本商科大學讀書。畢業後在報館當記者,因感到租房子的不便,乃決心要買一棟房屋。第一次存滿三千日幣(剛夠買一棟房子),不料太太生病,這筆錢隻好移去用作醫藥費,錢花光了,太太的病也好了;第二次又存了三千日元,可天有不測風雲,因小孩子突然生病,隻好用這筆錢來給小孩子治病消災;第三次再存了三千元,可又萬萬沒有想到一位友人急需要借三千元交保,否則要坐牢,隻好又把這筆錢借給朋友急用。從此,他就不再刻意去追逐財富了。
吳三連又說:“做人要假糊塗,真聰明。”那麼,什麼是假糊塗呢?他認為,假如有部屬興衝衝地向你提供意見時,千萬不可隻聽了一半,就自作聰明的地說:“這個構想我早就知道了,你不用再講了”。因為這樣一來就會阻礙部屬參與表現的機會,想提建議的人也從此不願意再提了。所以,即使早已知道部屬想提什麼建議和意見,也要假裝糊塗地很耐心地聽完部屬的建議,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麼一來,部屬才會踴躍多言,許多有價值的構想,才會源源不斷地貢獻出來。細細地品味吳梅村與吳三連的“難得糊塗”,可能你會發現,這裏麵有很深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