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信成則大信立。

——韓非子

在我國的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官員叫田稷。田稷工作能力非常突出,深得齊王的喜歡。由於齊王的提攜,田稷不斷升官,後來當上了大權獨握的相國,權傾朝野。因此,很多人都開始巴結他,希望能得到他的庇護和提拔。

有一天,一個官員給田稷送了一百錠黃金。突然看見那麼多的黃金,田稷無法控製內心對財富的渴望,猶豫一番後還是收下了。田稷的母親知道兒子受賄的事情,感到非常地生氣。她要求田稷將受賄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田稷是個有名的孝子,不敢欺瞞自己的母親,便把受賄一事坦誠相告。母親聽得連連搖頭表示對他的失望。母親教導他說:“做官要清正廉潔,萬萬不能為財所迷惑。一個品質高尚的君子,絕不能收受不義之財。”

田稷聽了母親的教誨,感到一陣深深的愧疚和自責,急急忙忙地將賄金原封不動地退還回去了,並且主動向齊王請罪,聲稱自己犯了死罪,請齊王處之以死刑。

齊王不知何故,便問田稷究竟發生什麼事情了,以致他要主動請求死罪。田稷說:“微臣該死,一時財迷心竅,收受了屬下的一百錠黃金。幸虧家母深明大義,痛斥微臣為官不廉。經家母教誨,微臣追悔莫及。微臣身居要職,卻帶頭受賄,實在是愧對大王,愧對黎民百姓。特請大王治罪,以正國法。”

聽了田稷的一番話,齊王陷入深深的沉思,並對田母感到由衷的欽佩。念在田稷知錯能改,齊王寬恕了田稷,對受賄一事不再追究。齊王重重地獎勵了田母,以此表彰這種清正廉潔的義舉。

知錯就改是自律的表現中最可貴的一種品質。田稷雖因一時貪念受賄,但他能接受母親的規勸,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並主動向齊王承認錯誤,這種勇氣和自我反省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