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儉可以助廉,唯恕可以成德。

——《宋史·範純仁列傳》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賢,瓊山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一生清正廉明,秉公執法,剛正不阿,民間有“南包公”、“海青天”之稱,官至明朝南京都察院右都禦史。

有一年,海瑞因為得罪了皇上被罷了官,在老家海南島閑居了16年。後來朝廷又想起他是個人才,就派他做南京的吏部侍郎。從家裏動身去上任那天,海瑞隻叫他的仆人海安帶了一個舊箱子,坐著一隻小船來到南京。船靠岸以後,他打開木箱,準備把過去當官時穿的袍子和靴子穿上,好到衙門裏去上任。

哪曉得打開箱子一看,呀!袍子和靴子都舊得發黃了。袍子上還被老鼠咬了好多大窟窿,根本沒法穿。怎麼辦呢?仆人海安連忙說:“大人不用犯愁,我這就到街上去給你買新的就是了。”海瑞連連擺手,說:“不要買,不要買。買了新的,舊的怎麼辦?不就浪費了嗎?”海安聽了問:“袍子這樣破舊,怎麼能穿了去上任呢?還是去買新的吧!”海瑞想了想,說:“這樣吧,我在船上等你,你把袍子和靴子拿到街上去,找一家鋪子修補一下,不就行了嗎?”海安見海瑞這麼堅決,隻好拿起破舊的袍子和靴子到街上去修補。他跑了好幾家鋪子,費了好些周折,才把袍子和靴子修補好。

就這樣,海瑞穿著打了補丁的袍子和靴子,到吏部上任去了。

海瑞穿著打了補丁的袍子和靴子去上任的故事告訴我們:要保持清廉,就必須力行節儉。古代官吏最重要的品格就是清廉,最高尚的生活準則便是節儉,因為隻有節儉的生活方式才能保持清廉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