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戀中的人,常把黃金或鑽石的戒指套在彼此的手上以求兩情不渝,我們也用這潔白堅固的象牙戒指來紀念我們的冰雪友誼吧!或者,我們的生命亦正如這象牙戒指一般,慘白如枯骨?”

若愛,請深愛

高君宇終於回到了北京,然而卻不能再和石評梅在明月豔陽下暢聊了。

半年多的奔波勞累,使得他的舊疾複發,他被送進“德國醫院”(今北京醫院)。

這一次,換石評梅來照顧他。

第一次探望他,他便一眼看見她戴在手上的那枚象牙戒指,倏爾心底升起萬千甜蜜。石評梅,他這一生最摯愛的女子,終於接受了自己。——後來,這兩枚戒指,再未曾離開過他們彼此的手。

隻是,他們的情感終不能有個圓滿的好結局。

石評梅每次去探望他,都會體貼地帶著一束她心愛的紅梅。某次,高君宇睡著了,於是石評梅就給他寫了張字條:“當梅香喚醒你的時候,我曾在你的夢中來過。”然而,她雖表白了心意,卻仍無法做到和他攜手相牽走過這一生。

又一次,石評梅給他一勺一勺地喂橘子汁,沉浸在浪漫溫暖中的他無意問了句:“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哪裏?”石評梅一聲“就是我站著的這地方”,一下子,就將他從天堂拽回冰冷慘淡的現實中了。

他再一次對她表白自己的心:“評梅,我是飛入你手中的雪花,在你麵前我沒有我自己。”一麵,他又鼓勵她起來和不如意的生命做鬥爭:“命運是我們手中的泥,我們將它捏成什麼樣子,它就是什麼樣子。”

隻可惜,真是一場錯愛。石評梅雖將自己的愛意表達,但仍固執地將自己禁錮在“獨身主義”的牢籠裏。她像入了魔地將自己設想為一出悲劇中的女主角,過著一種超然冷豔的生活,而無法釋然地走出來。

病愈後的某一個晴天,他們相約雪後遊常去的陶然亭。

雪後的陶然亭,一片銀裝素裹,人極少,4周一片寂靜,天地間仿佛隻有他們這一對戀人。石評梅織著毛衣,高君宇貼心地給她拿著線團,他們一邊走一邊聊,自是愜意無比。暖陽下,高君宇心內充滿了歡樂和力量,他不怕前途多舛,隻求上蒼可以讓他擁有健康,好好地愛護眼前他深愛的女子,好最終贏得她的心。

走到葛母墓前,高君宇突然說道:“評梅,你看北京這塊地方,全被軍閥權貴們糟蹋得烏煙瘴氣、肮髒不堪,隻有陶然亭這塊荒僻地還算幹淨了!評梅,以後,如果我死,你就把我葬在這兒吧!我知道,我是生也孤零、死也孤零……”

聽後,石評梅突然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傷感中。

回去的路上,當高君宇輕微咳嗽了兩聲,石評梅的心就收緊成一團,情急於色也全進了高君宇的眼。一時,高君宇美在心頭,陶醉般地在雪地上用手杖劃出了兩個字:心珠。這是石評梅的乳名,他從未曾喚過。

此時,地上恰有兩片桔瓣,高君宇想起石評梅先前的悲哀,於是在地上挖了個坑把它們埋了,說:“埋葬了我們的悲哀罷!”

然而,悲哀真的說埋葬就能埋葬掉了嗎?

不久,不顧醫生“須靜養半年”的勸告,高君宇又南下奔波了。歸來後,他便因急性盲腸炎被送到醫院,隻3天工夫就瘦成了一把枯骨。

此時,對高君宇的病,石評梅有了不好的預感,當她伏在形銷骨立的高君宇的床前時,不禁淚如泉湧。

“評梅,你的淚什麼時候才能流完呢!”

“君宇,現在我將我這顆心雙手捧在你的麵前,從此後我為了愛而獨身,你也為了愛而獨身。”

“評梅,一顆心的頒賜,不是病和死可以換來的,我也不願用病和死來換你那顆本不願給的心。

“我知道我是生也孤零、死也孤零。死時候啊,死時候,我隻求獨葬荒丘……

“評梅,這兒的信件,你拿走罷,省得你再來一次檢收!”

這是高君宇在死前,親口和石評梅說下的訣別的話。

1925年3月5日淩晨兩點,在孤寂無人的夜裏,高君宇掙紮著死在了病床上,留下了他未竟的事業,未完成的愛情。

而石評梅在那天夜裏,夢見了他來和自己告別,夜半驚醒,她好想去醫院看他,告訴他,她懺悔了,不再堅持“冰雪友誼”了,隻要他病一好,她就跟隨他海角天涯,永不分離。然而,她再去,他早已屍骨冰涼。他再也聽不見這愛的誓言。

所謂飲恨千古,就似這般吧!

她撫棺痛哭,她懺悔不已,也隻是她一個人的事了。這世間,他之後再無人那般疼惜她了。她從他的遺物中,找到了當初那片寄情的紅葉,上麵的字跡依然,隻是中間早見枯萎,並且裂了縫隙。她久久地捧著這片紅葉,心如刀割:“上帝允許我的祈求罷!我生前拒絕了他的,我在他死後依然承受他。紅葉縱然能去了又來,但是他呢,是永遠不能再來了!”

又如何,他終究離開了她的世界。

尾篇

她將他的墓地,選在了那日他親自指給她看的地方。

在陶然亭畔葛母墓前那片空地,她將他葬入墓穴,同葬的還有自己一張小照,以及那枚滿盈著他們倆萬千情愫的象牙戒指。並且,在他白玉墓碑的左側,還刻上了她親自手書的碑文: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

“這是君宇生前自題相片的幾句話,死後我替他刊在碑上。

“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隻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評梅。”

這碑文,是她從心底深處發出的眷愛不舍。

誠如她所言的,“要把剩下的淚流到你的墳頭”之後,在陶然亭畔高君宇的墓前,經常會有一位憔悴的女子每周風雨無阻地前來祭吊。那是她,她想用淚水澆灌好高君宇墓前的花草,好讓它們芬芳青蔥,好以此讓高君宇有陪伴。

她的一顆芳心,就此隻為紀念他而活。

“碧海青天無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

——1928年9月30日,在高君宇逝去的3年後,終年沉寂在悲哀裏的一代才女石評梅,追隨著他的腳步到了他在的另一個世界。

根據她的遺願,她被葬在了高君宇墓旁,終於完成了她和高君宇“生不能成宗室親,死但求為同穴鬼”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