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他還沉浸在對亡妻的懷念中。

武鍾謙雖然沒有文化,卻是個絕佳的賢妻良母,顧家、對他好,凡事都不讓他操心,為他燒飯洗衣,看顧孩子,幫他分擔不快,讓他安心寫作。也許,正是武鍾謙的賢良淑德,才慣出了朱自清的大男子主義。

許久以來,他很享受武鍾謙為他營造出的家庭氛圍,他也是個念情的溫潤男子,因得了她的好,所以也要對她好。因而在武鍾謙去世後,他曾非常傷感地說:“我也隻信得過你一個人,有些話我隻和你一個人說,因為世界上隻你一個人真關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為我吃苦,更為我分苦;我之有我現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給我培養著的。”

這樣的眷戀,是不容易被取代的。

他也感恩,久長的歲月裏,誰對他好,他便永生不忘,誠如父親,所以有了那篇流傳甚廣的優美的散文《背影》。對於愛情,他心裏更傾向於一種比愛情平淡又長遠的情感。

所以,在他的愛情世界裏,是沒有電光石火般的激情的,有的隻是不離不棄的關愛。

可是,陳竹隱遠遠不是他需要的那類女子。她生在一個書香世家,自小進私塾讀書,雖家境清貧,但父母感情極好;家裏有12個孩子,雖有些亂,卻溫暖。在如此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自是天性善良浪漫的。同時,她又獨立堅忍,才情了得。

所以,對於愛情的渴望有著最浪漫的想象。

誰知,一嫁入朱家,她即成了幾個孩子的繼母,生活全是圍著孩子轉,她的才情無以施展,而朱自清更是忽略了她與武鍾謙的不同——她是要愛情的。他以為她和武鍾謙一樣,會照顧好這個家,不用他操心,他隻管一心工作即可。

然而,她是要愛情的;要有愛情的婚姻的。

可是,現實卻非這般理想。初為人妻,就有了落差。曾經,她會經常同同學一起寫生、看戲,而今,她卻要被幾個孩子纏住,不工作,不會友,每天不是給這個孩子講故事,就是給那個孩子補衣服,另外還要操心朱自清的飲食起居。

想來,還真是可怕。

這樣瑣碎的生活,一時還行,日子久了還真是讓人厭煩不已。更何況,曾經的她是那般熱鬧地活著。

這一切,讓陳竹隱生了厭,有了煩惱。

而朱自清對這一切還不自知,他以為陳竹隱和武鍾謙一樣熱愛家務,喜歡家居生活。也是,他和武鍾謙生活了12年,早已習慣了如此生活。

某一日,他像往常一樣回到家,飯菜卻已上桌多時。一看飯涼了,他的臉色就不好看了,竟想起以前武鍾謙的好了,於是不免嘟囔了句。就是這句不滿,讓陳竹隱隱藏內心多時的鬱悶爆發。在收拾碗筷時,是叮叮當當地將鍋碗亂摔了一氣,看到如此的陳竹隱,朱自清的內心是又生氣又傷心,更念起武鍾謙的好。

於是,這樣的兩個人有了隔閡。

更有次,陳竹隱的朋友寧太太來訪。悶在家裏多時的陳竹隱自是高興不已,竟然忘記將她領到別處聊天,而是在朱自清的麵前大聲聊起來了。兩個女人可成一台戲,熱鬧有之,喧囂有之,在一旁看報的朱自清自是被吵得一個字也看不進去。心中的惱火,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多變滿。他冷著一張臉在那裏,也不理寧太太,陳竹隱自然將這些看進眼裏,心底的怨氣是更深了。

她開始想念家鄉成都了,覺得結婚一點意思沒有。她也發現自己是這樣的不喜歡北平,這裏的街道、學校、雜貨鋪,她都看不順眼。心裏那個煩和厭,是無論如何都排遣不了了。

她不想過這樣的日子了,與某一天,竟忍不住地哭泣起來。

朱自清見狀忙問她怎麼了,她便更覺委屈,索性將這些天來的不滿全給發泄了出來。這時,朱自清才幡然醒悟,原來她的悲傷、寂寞、忙亂,他是如此殘忍地給忽視了。

可是,他不是個花言巧語的男人,麵對陳竹隱的委屈,他有些不知所措。不過,在內心他發誓要調整自己。於是,他開始抽出一些時間來陪她,把孩子們安頓好後,和她一起去散步,一起去聽戲。

雖然隻是偶爾為之,但陳竹隱明顯地快樂了起來。

某一次,他們聽完戲回家,在路上,陳竹隱還忍不住在朱自清的身邊俏皮地唱了幾句。月色裏,朱自清看著她美麗的臉,心悅不已。

是的,婚姻是需要愛情滋潤的。他們這對深愛彼此的人,在發現問題後,願意共同努力解決問題,是多麼難得。同時期,又有多少人的愛情毀在了這細碎的生活裏。

相知亦相伴

陳竹隱漸漸地適應了這個家。

她因為愛他,也愛屋及烏,視他的孩子們為己出。

他們的家庭生活,也慢慢趨於一種美滿。

朱自清開始有了更多和她交流的事情,甚至在寫作中,他開始征求她的意見了。某一次,他寫一篇散文《女人》,其中有:“在路上走,遠遠的有婦人來了,我的眼睛像蜜蜂們嗅著花香,直攫過去。”“攫”字,原本是指手的動作, 他卻用在這裏,與陳竹隱討論這個字用得合適否,陳竹隱想了想說:“這樣一用,更可見急切和熱烈的心情了。”這樣的溝通,讓他們有了最交心的溝通。

日久彌新裏,他漸漸發現了陳竹隱的好,而對武鍾謙的懷念漸漸隱退了。

他發現,她是個有思想的人,對自己的愛原來並不比武鍾謙的少,隻不過愛的形式和內容不同罷了。有了這樣的思想轉變後,他對她的愛意更深了,甚乎有了依戀。

就這樣,他們適應著彼此,日子過得越來越溫馨。

所謂,相知相伴是最好的婚姻吧!就如那首流傳度極高的歌中唱到的: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複複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

隻是,他們的感情雖然好了,生活卻日趨清貧了,主要還是因為家中孩子較多。他們在一起的日子裏,很快就又添了孩子。這樣,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不過隻夠買3袋麵粉,遠遠不夠一家人的夥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