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食缺衣,成了他們家庭生活的常態。
不過,陳竹隱很是了得。以一個女子柔弱的身軀,為了支撐起這個家,她貢獻出了自己的一切,放棄了多年來的畫家夢,隻留在家中專門相夫教子。沒有積蓄,僅靠朱自清一個人的收入,每天有八張嘴等著吃飯,六個孩子要讀書,這重擔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陳竹隱卻支撐了下來。為了繼續孩子們的學業,她甚至還背著朱自清及孩子們去醫院賣過幾次血。
在抗日戰爭時期,因為朱自清工作的變動,他們夫婦帶著子女隨校南遷到了雲南昆明。動蕩使生活更加困難。為了緩解這困狀,為了讓朱自清更好、更安心地工作、寫作,陳竹隱再次做了勇敢的犧牲,她毅然帶著子女們回到家鄉成都,免去了朱自清的後顧之憂。
誰說夫妻本是同林鳥,不懂得共患難。
遙遠的距離,加劇了他們夫妻間的相思。每逢寒暑假朱自清都歸心似箭,不遠千裏從昆明趕往成都。路途遙遠,他卻不以為苦,每次反而樂在其中。
這樣的男人,也是暖心的人。放在現在,可以說是十足的暖男,懂得體貼,懂得如何去愛自己的女人。
那幾年分離的動蕩歲月裏,他們的日子清貧艱難。她一個柔弱的女人,帶著幾個孩子是東躲西藏,常常經受著饑餓之苦,更有疾病的侵襲,曾經有一陣他們母子幾人還到了相繼病倒住院的悲慘境地。二女兒就是在那個時候,得了暴病,隻一天時間就去世了。
不過,生活即便如此困頓,也沒能擊垮陳竹隱。仿佛一夜間,她變得堅強、敢於承擔,再無昔日那些嬌氣,將全部精力、心力和體力投入這個家庭中。
後來,總算苦盡甘來,他們夫妻倆終於團聚。
然而,這時朱自清的身體卻出現了不適。在聯大的多年裏,因受戰亂的影響薪水並不能按時發放,又擔負著養活全家十幾口人的責任,獨自生活的他不得不節衣縮食,落下了很嚴重的胃病。
看著越來越瘦弱的朱自清,陳竹隱是疼在了心裏。為了讓他盡快恢複,她盡可能地節省出錢來為他買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來調養他的身體,而她自己則是一如既往地省吃儉用。看著曾經秀外慧中的女子,為了自己、為了這個家早已沒了往昔的模樣,朱自清覺得特別內疚。
可是,對於陳竹隱而言,能守著一個自己愛的男人,自己愛的家,什麼苦都不怕,什麼難也都可逾越。對此,她不但無任何怨言,還暖心地向朱自清提出了這樣體貼的“約法3章”:
一、家務事由她大包大攬,朱自清不必插手,隻需專心寫作、備課即可。
二、要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意識和生活能力,該讓他們去做的事,便不用父母代勞。
三、雖然家貧,但也不必為此煩惱,各項開支能省則省,能維持基本生存就夠了。
能得這樣一個體貼入微,善解人意、任勞任怨的女子為妻,真是夫複何求!
所謂大愛就是這樣的吧,如同高爾基說過的:“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
也是,再美好絢爛的愛情,若是不能夠相互扶持,也是不能夠白頭偕老的。要知道,婚姻絕對不是單純地兩個人在一起那麼簡單,也不是兩個人的婚姻,它是愛情、親情、友情的結合體,需要認真打理、小心嗬護,要付出之後也不求回報的。
所以說,好的婚姻是需要智慧和氣度的,是需要夫妻同心共同經營的。
就如朱自清和陳竹隱一般。
尾篇
隻是,他們後來的日子,沒能因為團聚而更圓滿。
朱自清的身體越來越差,不分晝夜的辛勞,加上生活的困頓,使得他的胃疾越來越嚴重。而他自己也知時日不多,為了能留給家人更多,他更是忍痛堅持著,上課、寫作、寫書,他如同一頭老黃牛,不讓自己的腳步停下。
1948年8月6日淩晨,那悲劇的一幕還是發生了。他胃痛到不能忍受,待陳竹隱將他送到醫院時,他的胃潰瘍已經嚴重到引起了並發症——胃穿孔。手術後,倒是脫離了危險,然而當所有人都鬆了口氣時,他的病情再次惡化,而這一次再高明的醫術也無力回天了。
骨瘦如柴的朱自清,即便對陳竹隱有再多不舍,也是徒勞了。
他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傷心欲絕的陳竹隱,用筆墨合著淚水寫下了如此祭文:
嗚呼佩弦,中道慘姐,生者何堪,死者何苦。兒女天涯,散而難聚,稚子無知,依依索父。嗚呼佩弦,相從迄今,一十七年。甘苦患難,曆久彌堅。方期白首,共證前緣,如何擻手,永別人天。憶君平生,肝膽相照,忠怒廉直,熱腸古道,哀哉斯人,天胡不吊,摧我琴瑟,喪我先導。值君之幼,奔走4方,及君既長,諸苦備嚐.家道艱度,銳身獨當,盡瘁學術,竟以病璐。嗚呼佩弦,秋風渙決,愁思茫茫,楚些有恨,韭稼無常,東南西北,魂兮何往,誠其可通,來格來嚐。嗚呼哀哉!尚飧!
也許是注定在世的緣淺,他們從相戀到結婚,從結婚到生死離別,在一起相守的時光不過短短十幾年的光陰而已。然而,這十幾年的夫妻情分,卻比有些在一起幾十年的來得情深意長。
自他去世後,她一直善待他所有的孩子。曾經他的大兒子在生活最困難的時候,她缺衣短食也要每月給他寄去30元錢,而那時她不過一個月60元的工資。
而後來的歲月,她全部的閑暇時光,都用來整理他的書稿。
這一生,她為他付出甚多,不過全是甘心情願的。
想十幾年的短暫歲月裏,他的眼裏從無其他風景,而她的心裏也未曾裝過任何別人。這樣的婚姻,放在如今依然是如高山仰止般令人豔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