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管理方法按管理性質劃分有以下五類:行政的管理方法、經濟的管理方法、法律的管理方法、社會心理的管理方法和數學方法。80年代中期,一方麵總結我國幾十年來的管理經驗,另一方麵,在“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方針指導下,先後引進了許多現代管理方法。1984年,經國家經濟委員會批準,向全國推薦出如下18種現代管理方法:經濟責任製、全麵計劃管理(包括目標管理)、全麵質量管理、全麵經濟核算、統籌法(網絡技術)、優選法(正交試驗)、係統工程、價值工程、市場預測、滾動計劃、決策技術、ABc管理法、全員設備管理、線性規劃、成組技術、看板管理、量本利分析與微電子計算機輔助管理。這就是有些同誌常說的“十八般武藝”。
實踐證明,推廣現代管理方法,既是對傳統管理方法的改革,也是對舊思想和習慣勢力的一場革命。
管理手段機械化、自動化 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逐步使用先進的信息傳遞、處理設備,先進的檢測、控製裝置和電子計算機,使管理工作達到經濟、準確、及時、高效的要求。據報載,美國女排為了研究中日等女排強隊的戰術,使用了現代科學技術——電腦。他們的教練塞林格說:“我們就是打電腦排球。”從後來的女排國際比賽中看到,美國女排的確有了很大進步。
(三)“四化”之後加“一化”
我國有些學者提出在“四個”現代化之後,還應加上“一化”,即管理現代化。管理現代化是實現前“四化”的重要保證。西方工業發達國家近一百年來經濟發展的共同經驗之一是:非常重視管理。日本把生產技術現代化與管理現代化看做經濟高度發展的兩個車輪,有的國家把管理、科學、生產技術稱為現代文明的“三鼎足”或“三個環子”。瑞士經濟學家肯德則斷言:“19世紀是工業世紀,20世紀,則以管理世紀載入史冊。”60年代。美國組織並實施了龐大而複雜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地發射了“土星—5號”火箭。其總負責人韋伯博士說:“我們沒有使用別人沒有的技術,我們的技術就是科學的組織管理。”因此,有人作出這樣的結論:沒有科學的管理,就不可能有現代社會的任何一項重大成就。
英國是世界上的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但在經濟上逐漸落後於德國,並遠遠被拋在美國之後,而日本從50年代以後經濟飛躍發展,20餘年的時間就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究其原因,據西方某些經濟學家、管理學家認為,德國、美國十分重視管理,日本有一套適於本國國情的現代化管理方式。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孔茨和奧唐納在經過長期研究的基礎上,作出如下結論:“我們把管理看成是與經濟發展有關的唯一最重要的社會活動。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本身隻不過是被動因素。如果一個國家想要使經濟增長和發展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就必須通過健全的、主動的管理工作,把這些資源有效地結合起來、協調起來。”我國管理水平比較落後,許多企業的產品質量、能源消耗、原材料利用率、資金周轉率、勞動生產率、產品成本、資金利潤率等經濟指標不太理想,經濟效益不大好,目前正處於兩種經濟體製交替階段,因此,加強科學管理是當務之急。要順利地組織社會化大生產,要使我國的科學技術和經濟迅速發展,必須在領導者的頭腦中消除小生產傳統管理思想,牢固地樹立現代科學管理思想,在我國逐步實現管理現代化。
四、效益觀念
能否取得效益,是經濟建設及其它事業應關注的重大問題。國民經濟各部門隻有全麵提高經濟效益,才能大幅度地增加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增多,無論是積累基金,還是消費基金,都能得到相應增加,因而才能加速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