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適應時勢 更新觀念(3)(2 / 2)

(一)沒有效益,人類將無法生存和發展

經濟效益反映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勞動耗費量與勞動占用量同取得勞動成果量的比例關係。用同樣的勞動耗費量和勞動占用量,所取得的勞動成果量越大,或同樣的勞動成果量,所耗費的勞動量和占用的勞動量越少,經濟效益就越好;反之,經濟效益就越差。從這裏可以看到,經濟效益的大小,同勞動成果量的大小成正比,而同所耗費的勞動量和所占用的勞動量的多少成反比。

上麵勞動耗費量指的是生產經營中實際消耗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包裝物料、固定資產因使用磨損而提取的折舊費、職工的工資,等等。勞動占用量指的是企業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其貨幣表現就是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勞動成果量指企業生產的產品以及產品銷售之後所取得的收入和利潤等。因此,企業用的資金越少,成本越低,職工越少.而生產的產品越好、越多,銷售收入和取得的盈利越多,這個企業的經濟效益就越好;反之,經濟效益就越差。

經濟效益不是社會主義特有的經濟範疇,在任何社會,人們都要力求用最少的消耗去創造更多的有用成果。如果“所得”小於“所費”,人類將無法生存下去。正如恩格斯所說的,勞動產品超出維持勞動的費用而形成的剩餘,以及社會生產基金和後備基金從這種剩餘中的形成和積累,過去和現在都是一切社會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繼續發展的基礎。

在當前,評價社會主義經濟效益,應具有全麵性。特別注意的是: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使用價值效果與價值效果的統一,數量效果與質量效果的統一,目前經濟效益與長遠經濟效益的統一。不能隻片麵強調一個方麵,而忽視另一個方麵。

(二)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基本途徑

1.重視市場信息,做好市場調查研究,根據市場需求,生產經營適銷對路的產品。

2.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增加產品數量,或者生產單位產品減少工時耗費,既可節約成本中的工資開支,又可降低成本中的其它費用。企業必須不斷提高職工素質(包括職工的思想覺悟、勞動態度、文化知識、勞動技術等方麵),加強責任製度和勞動紀律,關心職工生活,細致地進行思想教育工作,貫徹按勞分配原則;改進企業內部分配製度,充分發揮職工勞動積極性。

3.不斷進行技術革新。技術革新包括生產工藝設備、工藝和操作方法及產品設計等方麵。通過技術革命,提高企業生產能力,改造老產品,開發新產品,以質優價廉、適銷對路的產品滿足用戶的需要,提高企業適應市場變化能力和競爭能力。

4.節約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大力開展綜合利用,以降低單位產品中的物化勞動消耗。除了不斷改進技術外,推行“優選法”選擇最優方案的投料;合理套裁切削;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合理使用代用品;嚴格控製配料成本;做好材料、物資的采購、收發、保管工作;及時總結、推廣節約能源、材料、物資的先進技術和經驗。

5.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提高設備利潤率。企業要注意機器設備的配置成套性;認真製定並執行設備能力利用指標;對原有機器設備要進行挖潛、革新和改造,做好機器設備的維修、保養,保證設備的完好;逐步更新機器,使機器實現高速化、自動化、電子化。

6.提高產品質量,減少廢品損失。一個國家工業產品質量的高低,是衡量該國生產力發展水平、技術和經濟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為了提高產品質量,企業應製訂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加強對職工重視產品質量的教育,嚴格遵守技術操作製度,健全質量檢查製度,對廢品要及時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