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和我玩吧!”樹說。“我沒有時間玩,我得工作、養家糊口。我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幫助我嗎?”“對不起,我沒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拿去蓋你的房子。”男孩把所有的樹枝都砍下來,高興地離開了。看到男孩那麼高興,樹非常欣慰。
但是,男孩從此很久都沒回來。樹再一次孤獨、傷心起來。一個炎熱的夏日,男孩終於回來了,樹很欣喜。“來和我玩吧!”樹說。“我過得不快樂,我也一天天變老了,我想去航海放鬆一下。你能給我一條船嗎?”“用我的樹幹造你的船吧,你就能快樂地航行到遙遠的地方。”男孩把樹幹砍下來,做成了一條船。他去航海了,很長時間都沒有露麵。最後,過了很多年,男孩終於回來了。“對不起,孩子,我再也沒什麼東西可以給你了……”樹說。“我已經沒有牙咬蘋果了。”男孩回答道。“我也沒有樹幹讓你爬了。”樹說。“我真的不能再給你任何東西了,除了我正在死去的樹根。”樹含著淚說。“我現在不再需要什麼了,隻想找個地方休息。過了這麼些年,我累了。”男孩回答道。“太好了,老樹根正是休息時最好的倚靠,來吧,來坐在我身邊,休息一下吧。”男孩坐下了,樹很高興,含著淚微笑著……
這是每個人的故事,樹就是我們的父母。你也許會想,男孩對樹太殘酷了,但是,那正是我們很多人對待父母的方式啊!可父母卻從未有所抱怨。對於那些有愛的人,時間是永恒的。讓我們感謝我們偉大的父母,向他們表示感恩吧,父母是我們永遠的依靠。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前蘇聯諺語
父親的書
我的父親沒有上過正規的學校,隻上了幾天私塾,但在我的心目中,父親是個很有學問的人。
記得我在剛剛懂事的時候,看到父親晚上總是捧著一本比磚還要厚的書,借著煤油燈微弱的燈光癡迷地看。白天在地裏幹了一天的活,不管是多麼疲勞,晚上看書這個習慣他從來都沒有間斷過。
每年一進入臘月,我們家鄉的那個地方就開始過冬了,這個季節是我們家裏最熱鬧、也是父親最高興的時候。每天我們家的晚飯還沒有吃完,家中就開始陸續來人了。早來的不用自己拿凳子,上了年歲的老頭、老太太連鞋都不用脫,用手在鞋底子上抹擦兩下,就直接上炕了。後邊來的自己拿個小凳子。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我家的屋子裏麵就擠滿了人。
父親吃完飯,喝過一瓷缸茶水後,不慌不忙地打開他專門放書的箱子,拿出那本厚厚的書,翻看十幾頁後將書合上,就開始連續幾個小時的說書。那時我還小,不知道父親說的書叫什麼名字,也不知道書裏有什麼好東西,每天晚上都吸引那麼多的人來我們家聽父親說書。有時我出於好奇也聽上幾句,什麼劉備、張飛、趙雲什麼的,長大後才知道,父親說的那本書叫《三國演義》。
從我上小學的那天起,父親就不再說書了。他對我們說:“娃都上學了,再說書會影響娃們學習了。”那時候廣播裏開始播劉蘭芳說的評書楊家將,它給我們村子裏愛聽書的人減少了很多的寂寞。
我們家有四個孩子,我是老大,妹妹是最小的。
我們兄妹四個依次相差兩歲。在我上初中時,最小的妹妹也上了小學。我們在一起寫作業時,父親就捧著那本書看。我的作業最多,每次都是最後一個寫完,父親也一直陪著我寫完作業才合上書。我從小學到高中,父親的那本邊已經磨得發白了的《三國演義》,也不知看了有多少遍了,但父親每一次看時都是那麼認真。
記得我在縣城上高三的那年寒假,我從同學處借來一本《紅樓夢》讓父親看,父親將《紅樓夢》拿在手裏,小心翼翼地翻了幾頁說:“我看《三國演義》入迷了,看過一遍後還想看,越看越想看,別的書我就看不進去了,這就叫百看不厭吧。”
我對父親隻對一本書感興趣,也產生過疑問。但又一想,民間不是有一種叫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的說法嗎?可能是父親偏偏對《三國演義》這本書入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