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屈的鬥誌(2)(2 / 3)

大圓滾動著離開了。留下殘缺的形體獨自深思。

殘缺的形體開始嚐試著滾動。它一爬起來就馬上摔倒在地,於是,它咬緊牙根,一次次地爬起,也一次次地摔倒。在爬起與摔倒之間,它的棱角漸漸被磨圓,也開始能往前滾動了。終於,殘缺的形體變成了一個小圓,可以往前滾動了。

人要學會走路,就免不了要經過許多次摔跤,而且,隻有經過多次摔跤,人才能學會走路。

人要想獲得幸福,取得成功,就不能厭倦從失敗中爬出,也不要懈怠從競爭中崛起。隻有用不屈的鬥誌去奮鬥,才能夠永不失敗。

對著困難搖頭,就無權在勝利麵前點頭微笑。

——伏爾泰

耐力才是金

斯特曾在印度生活過,他回來對朋友說了這樣一件事:

從前,在印度,有些窮苦的人為了掙點錢,不得不冒險去獵蟒。

那是一種巨大的蟒,一種以潮濕的岩洞為居穴的蟒,背部有黃色的斑紋,腹部白色,喜吞屍體,尤喜吞人的屍體。於是它被某些部族的印度人視為神明,認定它們是被更高級的神明派遣來承擔著消化屍體的使命的。因此人死後往往抬到有蟒占據的岩洞口去,祈禱盡快被蟒吞掉。為使蟒吞起來更容易,要在屍體上塗滿油膏。油膏散發出特別的香味,蟒一聞到,就爬出洞了……

為生活所迫的窮苦人,企圖獵到這種巨大的蟒,就佯裝成一具屍體,並往自己身上塗遍油膏,潛往蟒的洞穴,直挺挺地躺在洞口。

蟒就在洞中從人的雙腳開始吞,人漸漸被吞入,蟒的軀體也就漸漸從洞中伸出來。如果不懂得這一點,讓頭朝向洞口,那麼頃刻便沒命了,獵蟒的企圖也就成了癡心妄想了……

有一個13歲的孩子。他和父親相依為命。父親患了重病,奄奄一息,他們無錢醫治。隻要有錢醫治,醫生保證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其實錢也不多,那少年便萌生了獵蟒的念頭。他明白,隻要能獵得一條蟒,賣了蟒皮,父親就不會眼睜睜地死去了……

某天夜裏,他就真的用行動去實現他的念頭了。他在有蟒出沒的山下脫光衣服,往自己身上塗遍了油膏。他塗得非常仔細,連一個腳趾都沒忽略掉。一個少年如果一心要幹成一件非幹成不可的大事,其認真態度往往超過了大人們。

那少年手握一柄鋒利的尖刀,趁夜黑仰臥在蟒的洞穴口。天亮之時,因為蟒發現了他,就從他並攏的雙腳開始吞他。他屏住呼吸。不管蟒吞得快還是吞得慢,獵蟒者都必須屏住呼吸。蟒那時是極其敏感的,隻要人有稍微明顯的呼吸,蟒都會察覺到。通常它吞一個塗了油膏的大人,需要20分鍾。

獵蟒者在蟒將自己吞了一半的時候,也就是吞到腰際時,便猝不及防地坐起來,以瞬間的神速,一手掀起蟒的上齶,另一手將刀用全力橫向一削,於是蟒的半個頭,連同雙眼,就被削了下來。自家的生死,完全取決於那一瞬間的速度和力度。蟒突然間受到劇烈疼痛的強刺激,便會將已經吞下去的半截人體一下子吐出來。人就地一滾躲開,蟒失去了上齶與雙眼,就想咬也咬不成;想纏又看不見,憤怒到極點,用身軀盲目地抽打岩石,最終力竭而亡。

但是如果速度達到而力度稍欠,未能將蟒的上半個頭削下,蟒眼仍能看到,那麼它就會帶著受騙上當的大憤怒,躥過去將人纏住,直到將人纏死,與人同歸於盡……

結果不幸就發生在那少年的身體快被吞進了一半之際,有一隻小螞蟻鑽入了少年的鼻孔。少年打了個噴嚏,結果可想而知……

在人生的旅途上,成功與如願的取得,沒有什麼比耐力更重要的了。能忍耐方可奏奇功。痛苦隻是暫時的,隻要你堅持住,成功就會馬上到來。

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製,而厄運所需要的美德是堅忍,後者比前者更為難能可貴。

——培根

心誌感天

有一所位於偏遠地區的小學校由於設備不足,每到冬季便要利用老式的燒煤鍋爐來取暖。有個小男孩每天提早來到學校,將鍋爐打開,好讓老師和同學們一進教室就能享受到暖氣。

但有一天老師和同學們到達學校時,發現有火苗從教室裏冒出來。他們急忙將這個小男孩救出去,但他的下半身已被嚴重灼傷,整個人完全失去了意識,隻剩下一口氣了。

送到醫院急救後,小男孩稍微恢複了知覺。他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地聽到醫生對媽媽說:“這孩子的下半身被火燒得太厲害了,能活下去的希望實在很渺茫。”

但這勇敢的小男孩不願這樣就被死神帶走,他下定決心要活下去。果然,出乎醫生的意料,他熬過了最關鍵的一刻。但等到危險期過後,他又聽到醫生在跟媽媽竊竊私語:“其實保住性命對這孩子而言不一定是好事。他的下半身遭到嚴重傷害,就算活下去,下半輩子也注定是個殘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