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責任麵前沒有任何借口(2)(1 / 3)

我隻要出去得早,總會遇見一位膚色黧黑、身材瘦小的老人。他蹬著一輛很舊的三輪車,裏麵放著掃帚和鍁等工具。從他身邊跑過的時候,見他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雖然不相識,我也喜歡抬手跟他打一個招呼,而後擦身而過。

後來,我才知道老人是一名養路工,專門負責清掃這條伸向田野的水泥路。盡管每天都會有一些往附近熱電廠運送煤炭的車輛經過,還有一些養殖場的農人趕著奶牛到田野的草地上放牧。但是,從這條路上經過時,潔淨的路麵上很難發現煤渣和牲畜糞便的痕跡。

我猜想,老人每天一定天剛擦亮就出來工作。因為當我經過那條路的時候,他的工作已經結束,開始往回返了。

那一天,我外出晨練比先前早了半個小時,見老人正將掃成堆的一些垃圾往三輪車裏裝。我停下步子跟他打招呼說:“大爺,你每天都這麼早工作嗎?”

他爽快地笑道:“是啊,我這也是‘晨練’啊!”

我又問他:“那你吃完早飯再出來清掃不是一樣嗎?”

老人仍笑著回答:“當然不一樣了,每天晨練的人那麼多,如果我把路上搞得滿是塵土,或者你們不慎踩上牛糞啥的,你們還不在心裏頭罵我呀!這樣多好,你們心情好,我也就心情好。”

聽了老人的話,我忽然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有一段時間,我連續幾個早晨沒有遇到老人,那條水泥路也漸漸失去了原先的光彩。星羅棋布的牛糞和散落的煤渣將路麵汙成了一個大花臉,這就像是一個十八九的妙齡女郎,陡然之間變成一個老嫗似的,令人感覺極不舒服。其中有一些晨練的人開始繞著道兒走了,或者幹脆待在社區的廣場上鍛煉。

半個月之後,我又見到了老人的身影,隻是他走起路來有點一瘸一拐的。原來在前些日子,他早晨出門時,因為天氣放霧,他的三輪車被一塊石頭硌翻了,跌傷了一條腿。

盡管老人再三阻攔,我還是拿起鍁來幫他清理垃圾。而後,另有一些晨練的人也停下來,一起幫助老人。

剩下的路麵,我估計老人至少得清理四五天,才能夠有個眉目。然而,第二天早晨,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那條長長的水泥路竟然又恢複了先前的光潔。

從旁邊經過時,我驚訝地問道:“大爺,你會變魔術嗎?”

老人欣慰地笑著說:“我哪有三頭六臂呀?昨天,我把老伴和兩個兒子、兒媳都搬來了!”

當我跑到鹽灘邊,又折身從原路跑回時,太陽已經升起來了。剛剛睡醒的太陽,像一塊晶亮的紅玉。陽光異常柔和平靜地灑滿了腳下的這條水泥路,令人感到異常溫暖。

我們行走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無論你的腳下多麼精彩,請不要忘記那些在你身後默默付出汗水、微笑和關愛的人們。盡管在有些時候,那隻是屬於他們的一種職責。但是,正是因為他們心中多了一份責任感,才會付出如此多的關愛,使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溫暖。

有時候,責任像一朵開在山穀的百合,默默傾吐那份芬芳,即使不被人發現,不被人讚美;有時候,責任就像一個簡單的承諾,放在心裏,沉甸甸的,那是用生命來守護的愛的讚歌。對人對己,盡那份職責,陽光會灑滿心靈的每個角落。

妙手仁心

陳誌宏

救護車鳴笛的聲音,他和同事都聽慣了,見怪不怪,甚至聽時,還會有一種職業化的衝動。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他們:良醫聞聲而動。但是,這一次非同尋常。

急救車送來了一位處於昏迷中的病人。她的右腿根部包紮了厚厚的一層繃帶,不斷湧出來的鮮血,把白色繃帶變成一線“紅泉”。接診醫生,初步判斷這名患者患的是動脈血管瘤,隨時可能因大出血而死。他作為血管外科主任,迅速趕來,問過她的病史後,得知她有多年的吸毒經曆。他便讓醫護人員抽取病人的血液樣本送檢。

結果讓全場的人大吃一驚:這位女病人,是一位艾滋病患者!

這如何是好?瞬間,他有了茫然無從的慌亂之感,畢竟,這裏不是傳染病院,沒有那麼齊備的隔離防護設施。瞬間過後,他決定要做這台手術。畢竟在全國,還沒有艾滋病人的專門醫院,如果不做,病人隨時都有可能死亡,而手術成功,她還可以在世上活十幾甚至幾十年。

他和同事們,帶著本能的懼怕心理和神聖的醫學使命,迅速為病人製訂了一個詳細而周密的手術方案。

這是一台特殊的手術,參與這次手術的人員都是經驗豐富的專家,但為了應對突發情況,醫院還是組織了另外一組醫生在手術室外待命。如果在手術台上一旦有醫務人員被感染,第二組醫生將接替他們繼續手術。他們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冒著極大的風險,救治病人!

進入手術室的每一位醫生除了穿上正常的手術衣以外,外麵還穿了一層不透水的手術隔離衣,手套戴的是雙層,另外,再戴一個大的防護罩,把眼睛都防護起來。

下午4點鍾,麻醉科的醫生開始對患者實施麻醉。就在麻醉即將結束的時候,所有人都擔心的意外出現了:患者傷口上的那個動脈瘤突然破裂,血噴濺得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