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很簡單,不需要轟轟烈烈,也不需要纏綿悱惻。它有時就如一片浮過的白雲,為人擋住那熾熱的太陽,讓你在理解與感動中體味著來自靈魂深處的舒適,進而汲取愛的力量,獲得生命的動力。
背上一百斤愛上路
感動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每年春節前都要出一趟遠門,他要給居住在百裏之外的奶奶送米、送麵。那時候家裏沒有車馬,父親就頭一天稱好五十斤大米、五十斤麵粉,分裝在兩個布袋裏,縛在一根扁擔兩頭,然後第二天早晨雞還沒叫就啟程。
父親每次回來,我都問:“爸,你要走多久才能到奶奶家呀?”父親說:“太陽還沒落山就到了。”我又問:“擔子那麼重,你哪兒來的力氣呢?”父親就笑著說:“想著你奶奶在盼著我,我就有使不完的勁兒,就忘記了肩上的擔子。”每次聽完後,我總感覺不可思議。
2003年,我從黑龍江坐火車回千裏之外的吉林老家過年,上車前,一個朋友送了一袋大米到哈爾濱火車站。這趟車晚點了近兩個小時,我下車時已是半夜十二點二十分,父母根本想不到我會坐這麼晚的車回來。
這是除夕的前夜,車站外沒有一個人,我站在寒風中,想著父母此時一定在想念著他們的兒子,就一口氣背起那袋大米,邁開健步奔向四千米之外的家。不知為什麼,那天夜裏,我腿上有使不完的勁兒,渾然不覺肩上的負擔,不久,家門就在眼前了。
推開家門那一刻,我聽到那座老式掛鍾突然敲響。
第二天,父親稱了稱那袋大米,足足有一百斤呢!對於一個沒幹過力氣活的書生,背著一百斤大米用四十分鍾走了四公裏路,這讓幹了一輩子莊稼活的父親驚訝不已。
父親笑著問我:“你是哪裏來的力氣呢?”聽了這句話,忽然想到這是我兒時問過父親的那句話,眼淚突然就流了下來。
親人的期盼,會把一切負擔變成愛,背著一百斤愛上路,誰還會感覺到累呢?
隻要有親人的愛在心裏,有親人的期盼在前方,就沒有什麼困難能阻擋住與親人團聚的腳步。這就是親情的呼喚,這就是愛的感召,它把家的概念無限放大,變成人一生永遠心甘情願背負的甜蜜的負擔。
請收回你的目光
周海亮
在小區的垃圾箱旁,我遇見了住在樓下的老太太。
老太太孤身一人,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出門散步。那天她在我前麵慢慢地走,突然踅身靠近那個垃圾箱。她站在垃圾箱旁看了看,然後找到一根棍子,目標明確地在垃圾箱裏翻找。
她可能是在垃圾箱裏發現了什麼有用的東西,我想。
我和老太太很熟,偶爾遇見,總會聊上一兩句。老太太在翻找什麼呢?兒女們每個周末都來看她,她的日子應該過得並不窘迫。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對一些事物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僅僅是好奇,並沒有什麼惡意。比如那時,我就想走過去,裝作不經意間,看一看她到底在翻找什麼。
可是最終我還是忍住了。我從她身邊走過去,目不斜視。我不知道她有沒有看見我,我希望沒有。
我有好奇心,甚至有偷窺欲,這本身沒什麼錯誤。但是,我不想讓她難堪。畢竟一位體麵的老太太,趴在垃圾箱邊翻東西,並不是件很光彩的事。並且,她肯定不想被別人看見。
我見過太多好奇的目光。比如幾天前,在街上見到一對母女。看穿著,她們應該屬於被我們稱之為“盲流”的那個群體。女兒的手裏拿著一個蘋果,那顯然是別人扔掉的,她正用衣襟擦去上麵的汙水。
母親用身體擋著她,試圖不要引起路人的注意。可是很多路人還是停下來,用好奇的目光將她們包圍。小女孩啃著蘋果,目光怯怯的;母親的眼睛裏,盈滿淚水。我相信那淚水不是因為生活的艱辛,而是因為路人的目光。盡管那些目光並無惡意,但無疑會令那位母親深感羞愧和不安。那已不僅僅是難堪,那是對自尊心最殘忍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