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窮小夥子和大鋼琴家

佚名

很多年以前,有兩個窮小夥子在斯坦福大學邊上學邊打工。

他倆想和一位著名鋼琴家合作,為他舉辦獨奏音樂會,可以掙點兒錢交學費。

這位大鋼琴家就是伊格納希·帕德魯斯基。他的經紀人和小夥子談判,讓他們交兩千美元。也就是說,必須搞到兩千美元,多餘的錢才是小夥子們的。小夥子們答應了,開始拚命工作,但是到音樂會開完,他們發現總共隻掙了一千六百美元。

小夥子們懷著忐忑的心情去找大鋼琴家。他們把所掙的一千六百美元全給了他,還附了一張四百美元的空頭支票,對他許諾說他們一定把餘下的四百美元掙到,錢一到手,立刻就會送來。“不,孩子們,”帕德魯斯基回答說,“不必這樣,完全不必。”說完把支票撕成了兩半,並把一千六百美元也送還他們手中,“從這些錢裏扣除你們的食宿費和學費,剩下的錢裏再多拿去百分之十,那是你們工作的報酬,其餘的歸我。”

許多年過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帕德魯斯基擔任了波蘭的國家總理。大戰後成千上萬饑餓的人民在呼救。身為總理的他四處奔波,付出了艱苦的努力。當時,能切實幫助他的隻有一個人,就是美國食品與救濟署的署長赫伯特·胡佛。胡佛得到了救濟請求後,立刻答應了。不久,成千上萬噸食品運到波蘭。成千上萬噸食品救了成千上萬的饑民。不久,帕德魯斯基總理在法國巴黎見到了胡佛,當麵向他感謝。胡佛回答說:“不用謝,完全不用。帕德魯斯基先生,有件事你也許早忘了。早年有兩個窮大學生很困難,是你幫助了他們,其中一個就是我。”

助人為快樂之本,所以不要吝惜任何一次幫助他人的機會。也許隻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援助,就可以讓一個人脫離困境,重新燃起希望,同時你的善舉也將在不久的將來,挽救自己。

停下來,傾聽一縷陽光

崔修建

在喧囂的街頭一角,坐著一個獨臂的乞討者。他看上去有六七十歲了,須發花白,雖然穿著一身舊衣粗衫,但很幹淨、很合體;他看上去精神也不錯,沒有一點兒別的乞討者常見的蓬頭垢麵、無精打采的萎靡神態,尤其是他那雙布著血絲的眼睛,仔細端詳,裏麵竟有一種說不出的深邃。最特別的是,老人麵前擺著一個紙牌,上麵用紅筆寫著“募集愛心,點燃希望”。

那真是一個有點兒特別的乞討者,他沒有任何關於痛苦、悲慘遭遇的傾訴與表白,沒有任何渴望同情與憐憫的籲請,他那一臉不卑不亢的坦然,和陽光中的那個特別的紙牌,似乎都在告訴著過往的行人,他在認真地幹著一件很神聖的事情。雖然他麵前的紙盒裏也隻是散落著不多的一點點碎幣,但老者仍是一副信心在握的樣子。

他在為誰募集愛心呢?他要為誰點燃希望呢?也許是人們平時見多了乞討者打著各種旗號賺取同情的情景,以為眼前的老人也不過是笨拙地模仿而已,許多人從他麵前漠然地匆匆走過,不願或不肯停下腳步,更不要說上前去問詢或傾聽一點兒什麼了。

那天,我坐在離老人不遠的台階上等一位朋友,手裏的一份晨報翻閱完了,朋友仍沒有出現,我便打量起眼前的這位老人。忽然,老人微笑地問我,可否看一下我手裏的晨報。我大度地說送給他好了,他便道著謝接過報紙認真地讀了起來,他那副投入的樣子,很像公園裏那些悠然的退休老幹部。

“哎呀,那邊又下大暴雨了。”老人突然的大聲驚訝,引來幾個行人奇異的目光。

“這個季節,大暴雨哪裏都可能下的。”我對老者的大驚小怪有些不以為然。

“你可是不知道大暴雨對我們那裏的危害有多麼大,要不是去年那場大暴雨,我也不會到這裏的。”老人對那場大暴雨還心存餘悸。

“是麼?”我曾在電視上看到過許多大暴雨肆虐的畫麵,其巨大的破壞性,我能夠想象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