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賈不得食於賈,非誠工不得食於工,非誠農不得食於農,非信士不得立於朝。
——《管子·乘馬》
戰國的時候,齊國有個齊威王,是個很會治理國家的賢明君主。可是,齊威王剛即位的時候,卻是一個挺差勁的君主。
從登上國王的寶座起,一連九年,齊威王把國家全都交給大臣們去管,自己隻是一味地縱情聲色,整天就和後宮美女、近侍藝人們玩樂,根本不問朝政。齊國的大小官員們見國君這樣昏庸,自己也就懈怠起來。他們隻知道搜刮百姓的錢財,都不盡心為國家出力。這樣一來,齊國變得越來越衰弱,周圍的國家也都乘機來攻打齊國,搶占地盤。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忠誠正直的大臣們就開始勸導齊威王關心朝政,重振國家。齊威王原以為齊國很強大,即使不加管理,也不會有什麼危險。所以,他一向不準大臣們向他彙報朝政大事。
這一次,一個叫鄒忌的大臣想了個辦法,他利用和威王談論音樂的機會,巧妙地把治國的道理講給威王,終於使威王明白了國家的危機,於是下決心整頓朝政。
可是,整頓從哪一步開始呢?鄒忌勸威王從接受批評,采納忠直的意見開始。他給威王講了一個自己親身經曆的故事。說他曾經自以為長得很美,他的妻子、妾和來訪的客人也都說他比著名的美男子徐公還要美。可是,當他親自見到徐公時,發現自己的長相比徐公差遠了。所以,鄒忌認識到:妻子的誇獎,是出於偏愛;侍妾的吹捧是因為害怕自己;而客人是因為有求於自己,所以才滿口奉承話。
講完這個故事,鄒忌總結說:“大王您想,在您身邊的人,有幾個不是偏愛您、害怕您、有求於您呢?所以,您在聽大臣們的奏報時,一定要細心考慮,反複核實,看他們說的是不是實話,這樣才不會受到蒙蔽。”
齊威王聽了鄒忌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他一麵下令獎勵向自己提意見的人,一麵派人考查各地官員們的表現。
有一次,齊威王向朝廷中的大臣詢問地方官員的優劣。好些大臣都異口同聲地說:“最好的地方官是掌管阿城(今山東省陽穀縣一帶)的大夫;要說最差的,莫過於掌管即墨城(今山東省平度縣一帶)的大夫了。”
下朝之後,齊威王又向自己身邊的近侍詢問,他們也這樣說。齊威王覺得這件事有點奇怪,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說阿大夫好,即墨大夫壞呢?他想起鄒忌給他講的那個故事,覺得應該先調查一下,再做結論,免得受人蒙蔽。
很快,齊威王派到阿城和即墨城去調查情況的人回來了。聽過他們的彙報之後,齊威王心裏有了數,他立刻決定,從這件事開始,好好整頓一下朝政。
幾天之後,阿大夫和即墨大夫被召到京城,大家都認為即墨大夫這回可要倒黴了。而那些誇阿大夫好的人都暗自高興。
這天,所有的大臣都被召到大殿上,齊威王事先命人在門口準備了一口大鍋,鍋裏燒著開水,咕嘟咕嘟地冒著熱氣,大殿上一片緊張肅穆的氣氛。
齊威王把即墨大夫叫到跟前,問道:“你自己說說看,你把即墨城治理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