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隋朝有位名臣,名叫皇甫績。史書上記載過他少年時期勇於認錯、嚴於律己的一則故事。

皇甫績三歲時就死了父親,母親帶著他回娘家守寡,皇甫績從此就在外祖父身邊長大。

在外祖父家裏,皇甫績和幾個表哥一起讀書、玩耍。表哥們看他年幼,凡事都讓他三分。家裏有了好吃的東西,也總是讓他先挑最大、最好的。外祖父本來就憐惜小皇甫績年幼喪父,怕他受人欺負,再加上皇甫績從小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因此老人就格外疼愛這個外孫子,總怕他受了什麼委屈。

盡管這樣,皇甫績自己卻很懂事。母親常常提醒他不要忘了自己是個孤兒,要學會謙讓、懂事。又教育他要勤奮讀書,莫辜負了父親臨終前對他的期望。皇甫績把母親的話記在心裏,常常去幫外祖父和舅舅們做事;表哥們對他謙讓,他也對表哥們禮貌,兄弟幾個相處得很好;在家塾(請先生到家中講課的私塾)裏,他也十分用功,寫起文章來,有時連表哥都比不上他。

可是,孩子總是孩子。皇甫績一有空就愛跟著表哥們跑出去玩,有時玩得挺晚才回家,連功課也忘記做。有一陣子,皇甫績和表哥們迷上了下棋,他們經常悄悄溜進穀倉裏,擺上棋盤,一盤接一盤地下,連著好幾天沒有好好讀書。外祖父知道後,又氣壞了。他把孩子們叫去,狠狠地訓斥了一頓,還讓表哥們脫下褲子,挨個趴到板凳上,每人打了三十大板。打完之後,外祖父氣喘籲籲地瞪著皇甫績說:“你本來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怎麼也跟著他們學壞呢?一天到晚光知道玩,荒廢了學業,將來就是個沒用的白癡!這次念你年紀最小,又是初犯,饒你不打。下次再犯,小心你的屁股!”

外祖父走後,幾個表哥一邊揉著屁股,一邊對皇甫績說:“爺爺就是對你偏心眼,棋屬你下得最多,我們說下兩盤算了,你偏不幹,輸了棋就非要贏回來。這下好了,害得我們挨打。”

皇甫績羞得滿臉通紅,低著頭,一聲不吭地走了。晚上,母親聽說了這事,流著淚對皇甫績說:“兒啊,皇甫家隻剩下你這麼根獨苗苗,你若再不爭氣,你父親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啊!雖說是外祖父沒有責打你,可你自己要知道羞恥,要誠實地悔改錯誤啊!”

這天晚上,皇甫績很久都睡不著,他第一次像個大人那樣,想了很多很多。

第二天,皇甫績找到表哥們,對他們說:“下棋主要是我的錯誤,連累哥哥們挨打,又荒廢了大家的學業,我心裏很不安。我知道外祖父疼我,不肯責打我。所以,我想請幾位哥哥代替外祖父打我三十大板!”

表哥們都笑了,說:“知道錯就行了,何必一定要挨板子呢?難道你的屁股不知道疼嗎?

“不,古書上說,做君子的就第一條就是不能欺騙自己、放縱自己。隻有誠實地對待過錯,真心地悔改,日後才能有所作為。”

表哥們看他那認真的樣子,都受了感動。可是,誰也不肯動手打他。皇甫績急了,他衝表哥們喊道:“你們太不公平!挨了打,屁股疼,就能不忘教訓,痛加悔改。現在你們都記住了教訓,卻不肯讓我也記住教訓!外祖父對你們才是偏心眼呢!今天你們不打,我就跪在這兒不起來!”說完,他淚流滿麵地跪在地上,怎麼拉也不起來。

表哥們沒有辦法,隻好拿了根樹枝,把皇甫績按在板凳上,輕輕打起來。皇甫績看他們不使勁,急得又嚷起來:“不行,不行,打不疼不算!”

表哥們隻好又加了些勁,等到三十下打完,皇甫績的屁股也紅腫起來。可他滿意地笑了,臉上還掛著淚珠。

外祖父聽說了這事,真是又心疼又高興,他兩眼濕潤地撫摸著皇甫績的頭說:“你這孩子,真是實心眼啊!”

皇甫績小小年紀能夠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而且信守外公定下的規矩,甘願領受責罰,讓人驚歎啊!皇甫績的可貴之處在於:從小就誠實守信,並且嚴格要求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便能達到一種“慎獨”的境界。像他這樣的忠厚誠信之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