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足,安有信。
——《管子》
中國銀行杭州市慶春路儲蓄所,簡稱慶春所。這是一個真正“信譽第一”的儲蓄所,這裏的員工用實際行動兌現著自己的行業承諾。
一天下午,一個中年男子來到儲蓄所,他把一堆硬幣和一些毛票放在櫃台上,要求出納員把這些零錢換成整錢。出納員數過後說“一共是198元”,顧客點點頭。於是出納員又把零錢換成整票遞給那位顧客。那位顧客接過錢後,沒數一下,匆匆忙忙就走了。
快下班時,儲蓄所裏的工作人員清理櫃台,發現了兩枚一元硬幣。大家猜想,可能是剛才那位中年男顧客遺失的。
該怎麼辦?慶春所的員工七嘴八舌地議論了起來。
按理說,這不是員工的疏忽,是顧客自己匆忙之間遺失的。再說隻有兩元錢,數額不大,隻要登記一下等顧客來領就行了。
可是,看到牆上貼著“誠信至上、信譽第一”的標語,他們就想,這是整個銀行部門的職業承諾,不能空喊口號,應該落到實處才行。於是,他們決定想辦法把這兩元硬幣還給儲戶。
大家討論一下,決定在報紙上登一則廣告,以盡快讓顧客知曉。
打聽了一下,廣告費挺貴的,30多個字的廣告要花160元錢。並且儲蓄所裏也沒有用於這方麵的公款,難道要員工自己出嗎?這太不合理了,本來也不是員工的錯,根本沒必要自己掏錢登廣告。
可是員工們一商量,還是決定登廣告,廣告費4個員工平攤,每人出40元。
過了兩天,在《杭州日報》上出現了這樣一則廣告:“近日一儲戶在兌換零錢時遺落了兩元硬幣,望儲戶前來領取”,落款是“中行慶春所”。
這則廣告登出後,一些人覺得很納悶,怎麼兩元錢還登廣告?還有人打電話到報社詢問:“是不是報社弄錯了硬幣的金額?”一些人還議論著:“儲蓄所裏的員工真沒經濟頭腦,花80倍的價錢,登價值兩元錢的廣告,值得嗎?”
慶春所的員工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說:“表麵上是兩元錢,實際上是一個行業的信譽問題,這是無價的。花有限的幾個錢,換一個無價之寶,值得。再說,這是銀行對客戶的承諾,是銀行的每個員工都應該做的。”
現代社會,金融機構是最需要講誠實守信的,無誠信意味著顧客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無誠信金融活動甚至無法進行。守信本是個人的道德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則成為某些行業的內在要求,慶春所員工的誠信做法正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是社會主義金融機構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