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演講口才(1)(2 / 3)

從演講風格實踐看,演講風格基本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凝練風格 凝練的風格,是由演講者從表達演講內容出發,恰切運用蘊含豐富、意義深刻的詞語和修辭方式,使句義的綴合以單獨連接為主而形成的。

一位演講者對女英雄劉胡蘭的讚頌是這樣的:

“敵人一口氣鍘死了六個同誌,讓15歲的你看什麼叫死。你早知道那是怎麼回事,沒眨眼就走過去,讓誓言變成畫麵。當你的頭枕在鍘刀另一邊,你告訴劊子手:不怕死的,就是共產黨員!你是站起又倒下的,但歸根結底,你是倒下又站起的!”

2.繁豐風格 繁豐風格,就是不惜反複,話說得痛快盡致,意思表達得酣暢淋漓。如孫湍的演講辭《理解萬歲》:

“乘著創世紀的諾亞方舟,理解是那隻窺探到大自然,銜回了橄欖枝的鴿子;

“沿著千回百折的汨羅江,理解是屈原感歎社會而傳唱於今的騷體長詩;

“撥出高山流水的琴聲,理解是蔡鍔、小鳳仙人生難得一知己的知音一曲……”

3.樸實風格 樸實的語言特點是質樸無華,平白如水,清新自然,不加雕飾,多用白描,語境語義純淨、真誠、厚重,形象親切,生動感人,如《路,在你腳下》的演講:

“也許,平庸會對你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哪條大路平穩走哪條,保你一生快樂。

“如果這樣,你在平地上走一輩子,臨終時你依然在平地上。”

4.綺麗風格 是與樸實對應的語言風格。它多用形容詞語和比擬、比喻等修辭方式,以及句子的整齊組合和雙聲疊韻詞語的運用,力求達到綺美絢麗,情感濃鬱。

5.莊嚴風格 莊嚴就是莊嚴肅穆、沉穩典雅的語言風格,它給人以高雅嚴謹、雄渾壯麗的感覺。

6.靈秀風格 靈秀的語言能給人以錯落有序、輕鬆諧趣、色彩斑斕的優美感受。李烈鈞的演講辭《讚美你,太陽》說:

“我讚美你,太陽!你照亮了人間的道路,照亮了曆史的長河,孕育出一部壯美多姿的史詩。

“想一想:秦時明月,漢時雄關,鄭和帆影,虎門硝煙;

“聽一聽:辛亥鍾鳴,‘五四’怒吼,北伐槍聲,蘆溝驚雷;

“怎禁得住讚美的歌吟——南湖船頭熹微的曙光,井岡山爛漫的朝露,延河水河畔豔紅的旭日,中南海裏明媚的煦陽……”

7.豪放風格 豪放就是澎湃宏闊、激越高昂、豪壯剛健、英武奔放的語言風格。蘆錫銘的演講辭《飛瀑前的沉思》講到:

“朋友,你看過名山大川的飛瀑嗎?

“那簡直是力與美的化身!它那飛流直下的雄姿似駿馬奔馳般灑脫,它那砰然千裏的氣勢如大江東去般雄渾。遠遠望去,仿佛一條駕霧騰飛的猛虎。

“於是我突發奇想,思索著一個人生的命題:積聚與騰飛!”

8.柔婉風格 柔婉就是輕柔委婉、纖秀清麗、平和瀟灑、曲折生姿的語言風格。王安的《黃土地,我的理想大地》的演講是:

“為黃土地添一抹新綠,在凜冽的寒風中倔強地追求,雖然弱小,畢竟想成長;雖然幼稚,畢竟想成熟;雖然局限,畢竟有夢想;雖然默默無聞,畢竟想證明自己的存在……顯示著自己作兒子的價值,這就是黃土地賦予我的性格。”

總之,成熟的演講家都有著自己獨到的演講風格,但是,以上幾種風格之間並不是互不相容的,激昂中可能有深沉,嚴謹中可能也有活潑……即便如此,每一次成功的演講,必定有一個基本的風格。

演講形象

演講者的形象是演講者的思想、道德、情操、學識及個性在外表的體現,是演講者的儀表、舉止、禮貌、表情、談吐的綜合反映。演講者一經上場,就會把自己的形象訴諸聽眾的視覺,直接影響聽眾的評價和審美。

演講者的儀表美主要體現在身材、容貌美和服裝美兩個方麵。

1.身材、容貌美 這是人的自然美。容貌的端莊秀麗,及由這些所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都是演講者固有的生理條件所決定的,一般難以改變。比如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周恩來等人,他們那魁梧偉岸的身軀,端莊英俊的容貌,瀟灑穩健的舉止,蘊藏著一種令人折服的威嚴和力量。應該說,這是演講者理想的儀表。但是,是不是身材、容貌欠佳,甚至有生理缺欠的人就不適合演講呢?決不是。因為,身材、容貌僅是演講活動的諸多要素之一,決不是決定性的因素。隻要在其他條件如思想、修養、知識、氣質、語言等方麵有超人之處,仍然可成為成功的演講者。

張海迪是一個殘疾人,可當她講述自己刻苦學習、忘我工作、為人民服務的經曆時,誰不為之肅然起敬呢?因為她那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震撼了聽眾心靈,也就不考慮她本身的某些缺陷。況且,在現代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有條件的大可進行適當的整容修飾,都可彌補生理上的缺陷和不足。

2.服裝美 亦即裝飾美。這是增加身材、容貌美的一個必要條件。總的要求是:整潔大方、莊重樸素、輕便協調、色彩和諧。具體地說,首先是服裝顏色要與演講者的思想感情和演講內容的特點協調一致。如果演講內容是嚴肅、莊重、憤怒、哀痛的,穿黑色衣服或深色衣服就比較合適。如果演講內容是歡快喜悅的,穿淺色衣服會好些。

其次是服裝要和體型、膚色相適應。體型肥胖的人,穿深色服裝會顯得勻稱些;體型瘦型的,穿淺色服裝會顯得豐滿些,等等。而最關鍵的問題要注意把握尺度,既不要過於華豔,又不要過於隨便。

演講者的舉止和禮儀是演講者整體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聰明的演講者從上台到下台,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給人以完美的印象。下麵循序介紹一下:

第一,走進會場 在一般的演講場合,走進會場時要麵帶微笑,不論聽眾是否在注意你;如果是重要的演講者或被邀請的,往往由大會主持者陪同,則更要雍容大度,謙和誠摯,用眼神和微笑與聽眾交流,步履穩健地向安排的座位走去。

第二,坐下前後 你和大會主席或陪同人員一起走到座位前,演講者應先以尊敬的態度主動請對方入坐。對方也會禮貌地懇請演講者坐,這時方可坐下。坐下後不要前探後望,也不要和台上台下的熟人打招呼。

第三,介紹之後 主席介紹之後,演講者應自然起立,並向主席點頭致意,並要由衷地從麵部、眼神表示出“不敢當”之意和感激之情。

第四,登上講台 向主席點頭致謝後,穩健地走到台前,自然地麵對聽眾站好。此時應端莊大方,舉止從容,精神飽滿,也可麵露微笑,尤其是女性演講者。

第五,演講開始 站好之後,先以友好、誠懇、恭敬的態度向聽眾敬個禮,以表示對聽眾的致意。然後不要急於開口,暫停幾秒鍾;以親切、尊敬的眼光遍視一下聽眾,表示光顧和招呼的意思,能起到組織聽眾,安定聽眾情緒的作用。同時深吸一口氣,平靜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免心率過速。

第六,站姿 演講者一般以站在前台中間為合適,這可以統觀全場,最大限度地注意到周圍聽眾的情緒,使處在不同位置的聽眾都能從各自的角度看到演講者的表演。另外,站位也要考慮光線,要讓光線照在臉上,使聽眾看到演講者的真實表情。但必須合適,不能刺激演講者,使他看不到聽眾。

至於站法,沒有固定模式,隻要保證演講者的表演。較好的有兩種:

一是前進式站法。即一腳在前,一腳在後,兩足成45°角,身軀微向前傾,給人一種振奮、向上的感覺。

一是自然式站法。即兩足平行,相距與肩等寬,給人一種注意集中、精神抖擻的印象。

第七,走下講台 講完之後,應說句“謝謝同誌們,再見”。接著向聽眾敬禮致意,向大會主席致意,然後走回原座。坐下後,如大會主席和聽眾以掌聲向演講者表示感謝時應立即起立,麵向聽眾致禮,以表示回謝。

第八,走出會場 大會主席陪同演講者往外走的時候,聽眾常常出於禮節鼓掌歡送。這時演講者更應謙虛,用鼓掌或招手表示答謝,直到走出會場為止。

演講造型

一個優秀的演講者,他演講的每一個時刻,無論動與不動,都應當像一尊優美的雕像,體現著一種姿態美、形象美。

高爾基在讚揚列寧的演講時說:“他的演講和諧、完整、明快、強勁,他站在講台上的整個形象——簡直就是一件古典藝術品:什麼都有,然而沒有絲毫多餘,沒有任何裝飾。”

要造成演講者的優美姿態和優美形象,首先是如何站的問題,而雙腳又是全身直立的基礎。許多姿勢均發源於此。

演講者登上講台,要恰當地處理好雙足和下肢的位置和姿勢,保持站相的穩定優美,舒適自然。站立姿勢適當,演講者會覺得全身輕鬆,呼吸暢快,發聲吐詞流利自然,不受阻礙,身體靈活,易於旋轉,同時還能體現出一種美的造型來。

演講家曲嘯說:“聽眾就是演講者的鏡子,而且是多棱鏡,從各個角度來反映演講者的形象。演講者的體態、風貌舉止、表情都應該給聽眾以協調平衡以至美的感受。要想從語言、氣質、神態、感情、意誌、氣魄等方麵充分地表現出演講者的特點,也隻有在站立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站立的姿勢,一般提倡丁字步。一隻腳在前,一隻腳在後,兩腿之間呈90度垂直的“丁”字型,兩腿前後交叉距離以不超過一隻腳板的長度為宜。演講者全身的力量應該集中在前腳上,後腳跟略為提起。其中,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可稱之為“右勢丁字形”;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可稱之為“左勢丁字型”。這種“丁”字站姿多用於表達強烈感情的典型的演講,有利於激發聽眾的興趣和感情。

運用“丁”字站姿需要注意的是兩腳不宜緊靠在一起,否則會顯得呆板,沒有精神;兩隻腳不要平行地放在一條直線上,因為兩腿所構成的平麵,與前排聽眾的視線恰成平行狀態,如果演講者身體的重力均等地落在兩隻腳上,就會形成機械對稱,失去對比,不僅毫無美感,而且直接影響演講效果。

另一種站姿是“稍息式”,兩腳之中任何一腳略向前跨步,兩腳之間呈75度角,腳跟距離在5寸左右。這種站姿要求兩腿均須直立,全身力量多半集中在後腳,前腳隻是輔助。在演講過程中,也可以根據需要變換左勢和右勢。要改變站姿時,隻要後腳前進一步,變左勢為右勢,或變右勢為左勢即可。

“稍息”式站姿在演講時被廣泛運用,說理、達意、傳知性的演講一般都用這種形式。

演講者可根據演講內容的需要向四個方向移動位置。一般說來,向前移步表示積極性的意義,如支持、肯定、堅信、進取等;向後移則表示消極性的意義,如疑慮、否定、頹喪、退讓等;向左、右移動則表示對某一側聽眾特別的傳情致意等。

長時間的演講,可采取坐姿和立姿相結合。這樣既可減少演講者的勞累不適,也能形成一種“動靜相濟”的效果,如蔡朝東的演講就是如此。動靜結合更能突出演講所注重的思想情感。

羅斯福認為演講的技巧在於“親切、簡短、坐著說。”這大概與他的腿疾有關係,不過,“坐著說”比較隨便,這對於“拉家常”式的演講較為適合。

演講組織

演講賽的組織是一項複雜而細致的工作,它要求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周密的計劃、嚴密的組織和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下麵重點談一下演講賽的組織機構和職能。

1.演講賽籌備委員會 籌委會一般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三人,委員若幹人。它的主要任務是:明確演講賽的目的和任務;確立演講的總主題;確定比賽的形式和參賽的範圍、規模、單位、人數、時間、地點;籌集資金,發出邀請信,並準備成立演講賽組織委員會和評審委員會,如果有辯論演講和即興演講,就應成立出題組。待上述任務完成後,便可移交組織委員會了。

2.演講賽組織委員會 組委會的任務是負責整個演講賽的組織安排。下設三個職能組:秘書組、組織組、會務組,人員可因演講賽規模大小而定多少。秘書組主要負責登記造冊、宣傳報道、收集整理演講稿及各種會議材料及有關撰寫工作。組織組主要負責整個賽會的組織安排工作,這是最關鍵的部門。會務組主要負責賽會的會務工作,如財力管理、食宿安排、購買獎品、物品和旅差費支出以及迎來送往等。

3.演講賽評審委員會 評委會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標準及時、正確地評定出每個演講員的成績。可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委員五至七人,整個組委會人數必須是單數,以便評分。

評委會成員一定要有較高的思想、政策水平,要掌握一定的演講理論和技巧,最好本人就有豐富的演講實踐,同時他們應有一定威望,真正能不徇私情,秉公辦事。

演講指導

演講的指導有兩重意義:一是演講者在正式登以演講前練習過程中,需要有經驗的演講者的悉心指導;二是作為指導者應該如何指導別人的演講,這裏我們側重談後一種意義。

演講的指導者應該有較高的思想認識水平,能透過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看出事物的本質,並且擁有廣博的知識。同時,他還最好是一個出色的演講者,有相當程度的演講水平。另一方麵,指導者還應了解演講者的思想道德、知識、閱曆、性格、氣質、興趣等,以便於從實際出發,指導其揚長避短講出水平。那麼,如何具體地進行指導呢?大致可從以下四方麵入手。

1.對演講稿的指導 首先要向被指導者講明此次演講的目的、意義和要求,把演講的總體構想交待給對方。在初稿完成後,指導者應從四個方麵審看:一看演講稿的主題是否觸到了時代的脈博,是否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是否反映了聽眾的心聲;二是選材是否準確,是否真實;三看結構是否布局合理.邏輯嚴密,疏密有致;四看語言是否個性化,是否精煉,是否暢達。

2.在訓練中的指導 對演講稿的指導是“紙上談兵”,訓練中的指導便是“實戰演習”。這裏的指導具體包括:演講者的有聲語言是否準確恰當、清亮圓潤,是否抑揚頓挫分明,是否富有鮮明的節奏感,是否具有感情色彩;演講者的態勢語言是否準確、自然、精當、協調、優美,是否充分得體地表達出演講者的思想感情等等,都需要根據思想內容和演講者實際情況來指導,並以此調整演講稿的某方麵,使之更切實際、更臻完美。

3.登台前的指導 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在登台前對演講者的指導是必要和及時的。主要是勉勵演講者,克服怯場,樹立自信心。如果發現前麵的演講和被指導者的演講辭大同小異,那麼最好要當機立斷,采取應急措施,或全部更換演講內容,或者從原稿的某一部分發生發開去,側重講透。最好的辦法是講前就演講稿從幾個不同角度準備一下,取勝的把握會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