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演講口才(1)(1 / 3)

演講目的

人們的任何社會實踐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其功利性是非常鮮明的。由於演講活動是演講者與聽眾的雙邊活動,所以,演講的目的就分別體現為演講者演講的目的和聽眾聽演講的目的。而每個演講者由於身份、地位、年齡、專長各不相同,演講的目的也不盡相同,甚至每位演講者的每次演講的目的也不相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麵來談。

1.宏觀目的 從總體上看,演講的目的就是演講者與聽眾取得共識,使聽眾改變態度,激起行動,推動人類社會向理想境界邁進。演講無論是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觀點,或是傳播道德倫理情操,還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藝,都是為了讓聽眾同意自己的主張、觀點和立場以取得共識,並在此基礎上激發聽眾的實際行動,向著理想境界邁進。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的解放黑奴的演講,目的就是動員美國人民為解放黑奴、廢除奴隸製而鬥爭;楊振寧、李政道二位科學家發表的學術演講,目的就是宣傳他們的科學發現,讓社會接受其正確觀點,從而推動科學文化的進步。

2.微觀目的 迄今為止,尚未有專職演講家。當今的演講者都有自己的正式職業或專業,如魯迅是文學家,聞一多是學者、詩人,林肯是總統,丘吉爾是首相。由於其職業不同、專業不同、經曆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演講的目的、內容也有所不同。聞一多在昆明的《最後一次演講》的目的就是揭露和痛斥敵人、鼓舞聽眾、發展民主運動;而曲嘯、李燕傑、劉吉等的演講則是向廣大青年進行理想、道德等方麵的教育。因此,從微觀上看,每位演講者的每一次演講都有不同的具體目的。

演講的宏觀目的與微觀目的並不矛盾。聞一多的個體微觀目的是揭露敵人,鼓舞聽眾,發展民主運動,但這一目的恰與推動人類向理想境界邁進統一、一致,這是值得注意的。

3.實用目的 聽眾是無數個個體的集合。由於他們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興趣、職業等不同,聽演講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比如,林肯解放黑奴的演講,聽眾有擁護的,也有反對的,可見其目的根本不同。即使目的都一樣的聽眾,對同一內容的演講也往往各取所需。但從總體上說,演講者的個體實用目的和聽眾個體實用目的是一致的,緊密相連而又互為體現的。如果離開這條,演講將很難存在。

上麵我們從宏觀、微觀、實用三方麵作了“橫”的分析,下麵再從“縱”的方麵分析,即演講者追求的兩個目的:現場的目的和散場後的目的。

1.現場目的 每一個演講者都希望演講能成功,這一目的完全從現場和直觀效果反映出來,如聽眾的表情、情緒,或者捧腹大笑,或者義憤填膺,或者歡呼雀躍,或者淚水橫流,或者高呼口號,或者掌聲雷動,這就表明演講者的實用目的符合了聽眾的實用目的,引起了共鳴。現場的效果僅是表麵的,關鍵是演講者的實用目的,演講的內容打動了聽眾的心靈。離開這些,再有成功的欲望和目的也難奏效。

2.場後目的 任何演講者都不會停留在現場的目的上,而是追求散場後的目的:實際行動,這才是演講者的最終目的。比如,拿破侖率部隊在遠征埃及時,在金字塔附近和敵人的主力遭遇,情況危急,拿破侖立在馬隊前高聲演講道:“士兵們,四千年曆史今天從這些金字塔的上麵看著你們!”

簡短的演講使遠征疲憊的法軍士氣大作,終於大勝敵軍。他的演講產生了現場的直觀效果,鼓舞了士氣,士兵英勇英敵,取得了勝利,進而實現了散場後的目的。

演講作用

演講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之所以從古到今發展到越來越興旺。就因為它有著不可估量的社會作用和社會價值。這種作用可以從演講家個人和社會兩方麵來談。

對於演講家個人來說,演講具有以下三方麵的作用:

1.促進自己迅速成材 演講家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實踐造就的,是經過艱苦的多方麵的努力才成功的。當我們看到演講家在講台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述的時候,我們自然會對他那悅耳的聲音、和諧的語調及優美的態勢語言等由衷地讚歎,這是講台上的功夫。而比這更重要的是演講家講台下的功夫,那就是他必須具備站在時代前沿的精深的思想、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閱曆,這需要努力的學習。

同時,他還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準確的判斷力、敏捷的思維力,迅速的應變力和較強的記憶力,這更需要艱苦的磨練。可以說,是多方麵刻苦的學習與磨練造就了一個演講家。當他成為一個演講家的時候,我們說:他成材了。而當他正在加倍努力學習與磨練尚未成“家”的時候,他在思想、學識、智能等方麵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所以說。演講對促進人的成材有極大的作用。

2.激勵自己多做貢獻 一個人思想精深,學識淵博,但卻茶壺煮餃子“道”不出來,未免太遺憾了。著名作家茅盾、數學家陳景潤在文學和數學領域都有卓越貢獻,但口頭表達能力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貢獻。而魯迅、聞一多先生不僅能寫且也能說,能充分利用演講這個迅速直接的傳播工具來宣傳真理,揭露邪惡,也就能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3.融洽人際關係 演講家經過長期訓練和實踐所得的本領,不僅在演講台上可以表現他們的文雅舉止和出眾口才,而且在日常交際生活中,他們的豐富的學識、敏捷的應對、良好的修養都很容易衝破種種人際關係的障礙,比一般人更能迅速、有效地與人際交往和溝通。同時,演講家通過演講活動可以廣泛地接觸各階層、各地區人士,擴大自己的交際麵。

演講對自身有許多作用,但對社會的作用則更大。下麵分三點介紹:

4.祛邪扶正 人類社會的文明史,就是真善美與假惡醜的鬥爭史。而演講曆來是這種鬥爭的主要工具之一。古今中外一切正義的演講家,都是拿著演講這個武器。宣傳真理,喚醒民眾,推動社會進步。

我國古代演講家盤庚為了遷都所作的演講,將舊都比做被砍倒的樹木,把新都比做剛生出的新芽,使民眾深刻認識到了遷都的意義而欣然接受,實現了遷都的偉大壯舉。

1775年,美國演講家帕特裏克·亨利在弗吉尼亞州會議上發表了激勵人心的抗英演講,迅速地喚起了千百萬人民堅定地投身於偉大的為獨立自由而戰的鬥爭中。他的“不自由,毋寧死”的名言,至今仍教育著千萬民眾為自由而戰。可見,正確的演講可以啟迪人心,傳播文化,宣傳真理,祛邪扶正,把人類社會推向理想境界。

5.培養情感 演講家在演講時,總是用正確的道德情感來感染和影響聽眾,從而培養聽眾的情感,諸如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革命英雄主義情感等。

古羅馬統帥愷撒被以布魯圖斯和卡西烏斯為首的密謀者刺殺。布魯圖斯為了掩蓋其不可告人的罪行,在當眾演講中顛倒是非,惡毒地詆毀愷撒是暴君、獨裁者,輕信的聽眾便一致叫感“殺得好!”而愷撒生前的執政官安東尼在演講中曆陳愷撒的功績,證明他是寬厚的君主。他友誼、真誠的情感影響了聽眾的情感,使之轉變了原來的成見,並憤怒地燒了布魯圖斯的家。由此可見,演講對培養、影響聽眾的情感的作用之大。

6.喚起聽眾 一次成功的演講,除了啟迪人心,傳播真理,培養情感外,最終目的是喚起聽眾的行動和實踐,使之投身於改造主、客觀世界的社會活動中。

我國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致力於民主革命40年間,始終以演講為武器啟迪和呼喚民眾投身於民主革命。正如後來許多參加辛亥革命的老人回憶道,他們之所以參加辛亥革命,就是因為聽了孫中山先生激動人心的演講所致。

演講分類

我們從演講的功能、形式、內容三個角度談談演講的分類。

1.從功能上劃分,可分為五種

(1)“使人知”演講 這是一種以傳達信息、闡明事理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它的目的在於使人知道、明白。如美學家朱光潛的演講《談作文》,講了作文前的準備、文章體裁、構思、選材等,使聽眾明白了作文的基本知識。它的特點是知識性強,語言準確。

(2)“使人信”演講 這種演講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賴、相信。它從“使人知”演講發展而來。如惲代英的演講《怎樣才是好人》,不僅告知人們哪些人不是好人,也提出了三條衡量好人的標準,通過一係列的道理論述,改變了人們以往的舊觀念。它的特點是觀點獨到、正確,論據翔實、確鑿,論證合理、嚴密。

(3)“使人激”演講 這種演講意在使聽眾激動起來,在思想感情上與你產生共鳴,從而歡呼、雀躍。如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說》,用他的幾個“夢想”激發廣大的黑人聽眾的自尊感、自強感,激勵他們為“生而平等”而奮鬥。

(4)“使人動”演講 這比“使人激”演講更進了一步,它可使聽眾產生一種欲與演講者一起行動的想法。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二戰期間的英國倫敦作的演講《告法國人民書》,號召法國人民行動起來,投身反法西斯的行列。它的特點是鼓動性強,多以號召、呼籲式的語言結尾。

(5)“使人樂”演講 這是一種以活躍氣氛、調節情緒,使人快樂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多以幽默、笑話或調侃為材料,一般常出現在喜慶的場合。這種演講的事例很多,人們大都能聽到。它的特點是材料幽默,語言詼諧。

2.從表達形式上劃分,可分為三種類型

(1)命題演講 即由別人擬定題目或演講範圍,並經過準備後所做的演講。它包含兩種形式:全命題演講和半命題演講。

全命題演講的題目一般是由演講組織部門來確定的,某單位搞“讓雷鋒精神在崗位上閃光”主題演講,為了讓演講員各有側重,分別擬了《把愛送到每個顧客的心坎上》、《練好本領為民服務》、《從一點一滴做起》三個題目,給了三個演講者,要求以此組織材料,準備演講。

半命題演講指演講者根據演講活動組織單位限定的範圍,自己擬定題目進行的演講。1986年,中央電視台和《演講與口才》雜誌社聯合舉辦的“十城市青少年演講邀請賽”命題演講即是以“四有教育”為範圍,具體題目自擬。

命題演講的特點是:主題鮮明、針對性強、內容穩定、結構完整。

(2)即興演講 即演講者在事先無準備的情況下就眼前場麵、情境、事物、人物臨時起興發表的演講。如婚禮祝辭、歡迎致辭、喪事悼念、聚會演講等。它的特點是:有感而發、時境感強、篇幅短小。它要求演講者要緊扣主題,抓住由頭,迅速組合,言簡意賅。

(3)論辯演講 即指由兩方或兩方以上的人們因對某個問題產生不同意見而展開的麵對麵的語言交鋒。其目的是堅持真理、批駁謬誤、明辨是非。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法庭論辯、外交論辯、賽場論辯,以及每個人都曾經曆過的生活論辯等。它的特點是:針鋒相對,短兵相接。論辯演講較之命題演講,即興演講更難些,這就要求演講者必須具備:正確的思想、高尚的品質,嚴密的邏輯性、較強的應變性。

3.從內容上劃分,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

(1)政治演講 凡是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出於某種政治動機,就某個政治問題以及與政治有關的問題而發表的演講均屬此類。它包括外交演講、軍事演講、政府工作報告、政治宣傳等。

(2)生活演講 指演講者就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風俗、現象而作的演講,它表達了演講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見解和觀點。這種演講涵蓋的內容更加廣泛,如親情、友誼、吊賀、迎送、答謝等均屬此類。

(3)學術演講 指演講者就某些係統、專門的知識和學問而發表的演講。一般指學校和其他場合的專題講座、學術報告、學術發言、學術評論。它必須具有內容的科學性、論證的嚴密性和語言的準確性三大要素。這是與其他類型演講的一大區別。

(4)法庭演講 即指公訴人、辯護人、訴論代理人在法庭上所作的演講。主要指的是訴訟人的公訴演講、律師的辯護演講。法庭演講有自己的突出特性:公正性和針對性。

(5)宗教演講 指的是一切與宗教儀式、宗教宣傳有關的演講。它主要包括布道演講和一些宗教會議演講。這種演講在我國的影響不大,聽演講和作演講的人都不多。

演講特征

可以給演講的本質下一個定義:演講者在特定的時境中,借助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的藝術手段,針對社會的現實和未來,麵對廣大聽眾發表意見,抒發情感,從而達到感召聽眾並促使其行動的一種現實的信息交流活動。

那麼,演講都有哪些特征呢?

1.現實性 這是因為演講屬於現實活動範疇,不屬於藝術活動範疇,它是演講家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主張和看法的現實活動。

2.藝術性 這裏的藝術性是現實活動的藝術。它的藝術性在於它具有統一的整體感和協調感,即演講中的各種因素(語言、聲音、表演、形象、時間、環境)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美感。同時,演講不單純是現實活動,它還具備著戲劇、曲藝、舞蹈、雕塑等藝術門類的某些特點,並將其與演講融為一體,形成具有獨立特征的演講活動。

3.鼓動性 沒有鼓動性,就不成其為演講,政治演講也好,學術演講也好,都必須具備強烈的鼓動性。這是因為:

①一切正直的人們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渴望,演講者傳播了真善美,自然會引起共鳴,激勵和鼓舞聽眾。

②演講者以自己熾烈的感情去引發聽眾的感情之火,容易達到影響聽眾的目的。

③演講者的形象、語言、情感、態勢以及演講辭的結構、節奏、情節等均能抓住聽眾。

④演講的直觀性使其與聽眾直接交流,極易感染和打動聽眾。可以說,鼓動性是演講成功與否的一個標誌。

4.工具性 演講是一門科學,更是一個工具,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思想、任何學識、任何發明和創造,都可以借助演講這個工具來傳播。可以說,演講是最經濟,最實用、最方便的傳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

在現實的演講活動中,有以下兩種傾向很值得注意。一是有的演講者隻“講”不“演”,隻注重演講的實用性而忽略了演講的藝術性,使演講不倫不類、幹巴枯燥,因而削弱了演講的效果。

二是有的演講者一味過分地“演”,追求相聲、評書、朗誦、故事等其他藝術表演技巧,衝淡了演講的現實性、實用性和嚴肅性,顯得滑稽,夾生,起不到演講應有的作用。

這兩種傾向都是必須認真加以克服的。

演講風格

所謂演講風格,就是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展示的一種富有鮮明個性的表現形態,它完美地反映了演講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實質以及心理變化。

演講風格的形成,最重要的還在於個性風格的形成。有這樣一句名言“風格如其人”。如魯迅長於哲理性的思考、嚴峻的幽默、犀利的諷刺,其演講分析深刻,入木三分,幽默詼諧,富有哲理,外冷內熱,於細微處見功夫。郭沫若的演講熱情洋溢,奔放不羈,觀察事物往往大處著眼,用詩一般的語言歡呼、呐喊。兩人風格迥異,但演講都非常出色,這是他們在長期生活、鬥爭和演講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自己獨特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