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交際口才(4)(1 / 3)

求愛語言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確,悄悄地愛上了某個異性,卻又苦於不知道怎樣表達,這是不少青年男女常常碰到的難題,既羞於向人求教,更恐“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隻好保持緘默,心中暗自著急、苦惱。

其實,向你愛慕的人表達愛情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異態紛呈的,隻要你善於細心觀察,及時捕捉愛的靈犀,總會找到恰如其分的時機和方法。這裏向青年人介紹幾種方法供參考:

1.製造懸念 當青年男女暗自的感情發展到目標確定、情意執著的時候,先製造一個懸念,有意在對方心目中樹立一個無形的“橫刀奪愛”的“第三者”,造成一種欲愛不成、欲割難舍的緊張、矛盾心態,然後,突然使對方恍然大悟,實現愛的轉折,將愛情推向一個新的深度。

2.寓物言情 雙方心跡都已清楚,但卻不敢直言向對方表達,可以選擇一件寓意深刻的小禮物送給對方,接受者的想象力便縱橫馳騁,於是愛情的“奇跡”就會出現。

3.曲折含蓄 如果你的心上人的文化素質與領悟能力比較強,可以不顯山不露水,把你的情感若隱若現地包含在彼此的談話中,使他(她)有曲徑通幽之感,倍覺愛情的神秘與甜蜜,則很有意境。

4.直抒胸臆 有些人表達愛情十分簡明、直率,不虛偽造作,大膽而毫不保留地向對方傾吐自己的感情,宛如那潺潺的小溪,汩汩而流。一般而言,對性情直率、表達思想感情喜歡開門見山的人宜采用此法。顯然,對於交往比較深,有一定的感情基礎,或者兩人已經暗地互相傾慕,隻需“捅破那層紙”的雙方來說,用直抒胸臆表達愛情很省力,也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事。

列寧向克魯普斯卡婭求愛時就直截了當地說:“請你做我的妻子吧!”而一直愛慕列寧的克魯普斯卡婭也回答得很幹脆:“有什麼辦法呢,那就做你的妻子吧!”列寧的求愛言簡意明、感情真摯,給人以難以抗拒的力量。同時,也讓克魯普斯卡婭清清楚楚看到了一個忠誠的心靈世界,從而很容易使對方激起愛的漣漪。

5.詼諧幽默 將神聖的愛情寓於俏皮逗趣的說笑中,讓對方不知不覺地體會你的心思,你在搏他(她)一笑的情態中完成一次“試探”,既不顯得羞怯,又不會出現難堪的場麵。

6.畫龍點睛 彼此心有期許,往往又飄浮不定,猶豫不決,愛戀的一方借助某種氛圍或物質的烘托,將愛情推向“白熱化”。

7.借題發揮 巧妙地將情感蘊含在並不直露的言語中,借用某一事物或人物等形式,小題大作,把綿綿之情傳遞給對方,讓他(她)在你傳遞出的陣陣情感幽香中,體驗愛情的柔情蜜意。

總之,向心上人表達愛情,這是一種最甜蜜、最傷神、最微妙的情感活動,在表達愛情的過程中,把握好性別角色和情感濃度,發揚大膽主動、鍥而不舍的精神,一定能擁有甜蜜永久的愛情。

求人語言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會有求於人:或求人辦事,或求人給自己提供方便、機會或具體的東西等等。求人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其中很大部分是由口頭提出的。

人們不難發現,同樣的請求內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和語言表達出來,得到的結果常常是不一樣的。那麼,怎樣才能使被求者樂意答應自己的請求呢?

求人語言要做到誠懇、禮貌,不強加於人(有時還需要委婉)。所謂誠懇是指要讓被請求者感到你是發自內心地求助於他,從而重視你的請求。這是求人成功的先決條件。

所謂禮貌是指應該盡量選用被請求者樂意接受的稱呼,像在問路、請求讓座時,這一點就顯得非常重要。問路時,稱對方為“老頭”、“小孩子”,那你肯定一無所獲;若改用“老人家”、“小朋友”等,效果就會好些。

不強加於人是指不用命令、祈使的語氣,而多用委婉、征詢的口氣,例如,盡可能地使用“麻煩……”、“勞駕……”、“可以……嗎”這類句式,即使對相識者也不妨這樣。

下麵,我們介紹幾種運用求人語言的具體技巧,也許會有助於你的請求得到最理想的答複。

1.以情動人 這一般用於比較大的或較為重要的事情上。把對人的請求融入動情的敘述中,或申述自己的處境,以表示求助於人是不得已之舉;或充分闡明自己所請求之事並非與被請求者無關,以使對方不忍無動於衷、袖手旁觀。

2.先“捧”後求 所謂“捧”在這裏是指對所求的人的恰到好處、實事求是的稱讚,並不包括那種漫無邊際、肉麻的吹捧。求人時說點對方樂意聽的話,尤其是順便就與所求的事有關的方麵稱讚對方一下,也不失為一種求人的好辦法。

3.“互利”承諾 這是指在求人時不忘表示願意給對方以某種回報,或將牢記對方所提供的好處,即使不能馬上回報對方,也一定會在對方用得著自己的時候鼎力相助。配以“互利”的承諾,讓對方覺得他的付出值得,同時也會對求助者多一份好感。

4.尋找“過渡” 倘若向特別要好和熟悉的人求助,可以直截了當、隨便一點。但有時求助於關係一般的人、生人或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時,則常常需要一個“導入”的過程。這個導入過程可長可短,得視情況而定。

此外,還要盡量防止自己的話無意間冒犯了對方。所以,在有求於人時應事先對對方有所了解,若無意中衝撞了對方,豈非前功盡棄?

求職語言

求職者麵臨一個可以自由選擇工作的好機會,但能否抓住這個機會,就要看這個人的能力與水平了,這種能力與水平包括展示自我、回答問題、通過聘用考試的語言能力與說話水平。

1.要有健康的應試心理 參加職業招聘考試,首先要消除自卑這種不健康的心理。自卑,是對自己的不信任。它有三種表現:一是應聘受試時,擔心自己不符合要求;二是在眾多競爭者的情況下,擔心自己不能取勝;三是在對方沒有招聘而自己主動去求職的情況下,擔心對方不感興趣。

有了這種自卑心理,說起話來就是瞻前顧後、畏首畏尾。試問:像這樣在心理上,首先自己看不起自己;在語言表現上,自己首先把自己淘汰,那麼,怎麼還能期望對方信任、欣賞、乃至聘用呢?

因此,參加招聘考試,要做到心理上坦然,態度上自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這樣,才能在語言應對中發揮正常和超常。應該認識到:能否被對方所錄用,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自我情況與對方標準的吻合程度,至於對方說話的口氣、招聘考試的場所、應試人數的多少等等,都是不值得過多考慮的因素。所以說自信的應答來自健康的心理,也有助於聘用考試的順利通過。

2.要確立對方意識 不少求職者在招聘麵試中,總是一個勁地談“我”:“我”的文憑、“我”的才能、“我”的抱負、“我”的要求……“我”的什麼都談了,就是沒談坐在麵前的主考官。他們忘了最關鍵的一點:重要的是主考官“他”的想法,而不是受試人“我”的想法。

因此,求職應聘麵試中語言應對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要有對方意識,要從對方的角度來說話。

比如,對方招聘人員當然要了解受聘人的有關情況。因此介紹自己的學曆、經曆、能力、家庭、個性常常是求職招聘中一個必有的話題。作這種介紹時,要遵循“簡潔、清晰、客觀”三大原則。

這裏一是有問有答,問後再答,不必人家沒問,就敞開來介紹,這樣很容易給人一種誇誇其談的印象;二是要雍容謙和、客觀陳述,不要自我讚歎不已。

3.要有正確的角色語言 不管應試者的語言多麼自信,才能多麼出眾,動機多麼純正,招聘的落腳點還是在能否勝任工作上麵。所以,就將來的工作的某種假想情景構擬一些問題,常常是招聘麵試的內容。

這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角色行為,一是角色行為原則,二是角色行為的應變能力。招聘者有時會出些尷尬情景的難題,看應試者如何應答。應試者這時如表現出色,將能一下子贏得招聘者的好感。

國外一旅館老板測試三名男性應試者,問:“假如你無意推開房門,看見女客正在淋浴,而她也看見你了,這時你該怎麼辦?”

甲答:“說聲‘對不起’然後關門退出。”無稱呼,雖簡潔;但不符合侍者的職業要求,而且也沒使雙方擺脫窘境。

乙答:“說聲‘對不起,小姐。’然後關門退出。”稱呼準確,但不合適,反而加深了旅客的窘迫感。

丙答:“說聲‘對不起,先生。’然後關門退出。”

結果,丙被錄用了。為什麼呢?因為他的這種故意誤會的說法,維護了旅客的體麵,異常得體、機智,表現出一個侍者所應該具有的職業素質和應變能力。

求借語言

向鄰居或朋友借東西,這是每個人都可能碰到的事。但是由於借東西時所使用的語言不同,其結果必然大相徑庭:有的人可能空手而返,有的人卻可能滿意而歸。

借東西時,應當注意哪些語言技巧呢?

1.避免誤會 不要用“肯不肯”發問,這樣,會使被借方感到不快。因為,“肯不肯”包含兩重意思:肯與不肯。而後麵一層意思明顯地表明了你對別人的不信任,陷對方於不義,容易使人產生誤會。即使你借到了東西,主人也未必心甘情願。

2.因人而異 親朋好友不妨隨便一些;知心朋友更應直截了當,以免讓對方感到“生分”。若是一般朋友,關係平常,不妨先試探一下,然後再根據情況隨機應變。

3.商量語氣 許多人向某人借東西時,一般能夠使用商量發問語,諸如“你的××東西,借用一下可以嗎”之類。但如果對方婉言拒絕後,有些人往往“噢”的一聲拔腿就走。這一舉動常令對方感到不快,因為他會誤以為你借物不成而頓生怨氣。

所以,即使借物不成,也應道一聲“沒關係”,對方會因你的諒解而感到快慰;若下次再有求於他,或許他會很樂意幫助你。

4.告訴還期 這樣,對方才會樂意借物給你。因為不願借物的人大都怕對方借後不能速還;怕對方借而有損。所以,向人借東西除了精心愛護他人的物品外,還要盡可能早一些歸還。

借物時便告知對方歸還時間,就會緩解借物時的心理負擔。因此,即使對方說:“唉,你說到哪裏去了!”你仍然別忘了說上一句:“×天後(或×小時後)一定還你!”

勸酒語言

逢年過節,親朋歡聚,這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但是酒極則亂,言多必失。作為東道主,你應該讓客人飲得既要盡興,又要適度,讓酒宴上的氣氛始終歡快融洽,這就要看你的口才在酒宴上的發揮。在宴席上侃侃而談,運用語言的功能來駕馭酒宴的眾人,才是令大家佩服的真本事。

1.適度為好 要破除“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的觀念,應當以真誠相待為前提。不知客人的酒量和身體狀況,一味勸人多喝,就有失待客之道。

喝酒應遵循“喝足不要喝吐,喝好不要喝倒”的指導思想,讓客人乘興而來,盡歡而去。

2.開宗明義 在酒席上賓主歡聚一堂之時,應戒感情用事、胡亂吹捧、濫用頌辭;反過來,應戒對別人抱有成見,平時無表達機會,酒席上來個借酒發揮,盡情宣泄,出口成“髒”,惡語中傷。如此惡行,是為眾人所不齒的。

還應戒在酒席上、朋友之間相互攀比,虛榮心膨脹,口出狂言,目空一切。言多必失,定會遭人恥笑。

3.注意酒德 菜過五味,酒過三巡,頭腦發熱,嘴巴像打翻了的髒水桶,胡言亂語,甚至對人動手動腳,醜態百現,借酒裝瘋。此類人的酒後惡行,有傷風化,應當戒之。

別忘了飲酒也是文化,酒宴應當成為文明、禮貌的交際場所。大家敘敘舊,談談生活,切磋技藝、交流思想,這才是酒宴的宗旨,因此它應該是顯現融洽親切、高雅歡快的場麵。

勸架語言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有時甚至會因為矛盾激化而發生爭吵。這時,就很需要在場者的及時勸阻。

麵對那些激憤的爭吵者,怎樣勸阻才有效,這是要動些腦筋的。

1.了解情況 盲目地勸架,勸不到點子上,非但收不到效果,而且還會引起當事人的反感:“不了解情況,瞎說些什麼?”

因此,勸架前應先側耳細聽,弄清情況後再進行勸說,效果就好多了。對原因複雜的吵架,要從正麵、側麵盡可能詳盡地把情況摸清,力求把勸架的話說到當事人的心坎上。

2.分清主次 吵架雙方總有主次之分,勸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對措詞激烈、吵得過分的一方要重點做工作,這樣才比較容易平息糾紛,達到勸架的目的。